随身携带洛阳铲、炸药,民警蹲守一周将该团伙抓获
凌晨1时,在村子外的荒野,到处弥漫着淡淡的雾气。此时,几个鬼鬼祟祟的黑影在一座古墓上走走停停,时不时低声交谈几句……这不是《盗墓笔记》中的情景,而是近日真实发生在我市三和镇的一起盗墓案件。经过一周的连续蹲守,12月24日,三和派出所民警一举将这一盗墓团伙抓获。
12月中旬,三和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称在山南新区三和镇的武王墩墓上发现了盗洞。据了解,武王墩墓是战国时代墓葬,“武王”即是指历史上著名的讨伐纣王的姬发。该墓葬占地5840平方米,高16米。墓脚下曾发现车马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现场勘察,民警发现盗洞应该是刚挖不久,决定来个守株待兔。在连续蹲守一周后,民警终于在12月24日凌晨将盗墓贼抓获。
“武王墩墓很大,当天我们巡逻至古墓北侧时,突然看见墓脚处有几个人影,对方发现我们后立刻掉头就跑。”三和派出所民警费玉强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经过近两公里的激烈追逐,终于在一处小树林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随后,三和派出所与山南分局刑侦大队协作,利用技术手段,当夜将逃至一偏僻小镇旅馆中的其他四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讯问,该盗墓团伙的五名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均是通过熟人介绍认识的。在这个团伙中,除了共同盗墓外,五人还有其他明确的分工:王某负责出资,采购装备;陈某负责文物鉴定;郑某负责爆破;彭某负责销赃;钱某负责开车和安排食宿。
在盗墓现场,民警还搜到了洛阳铲、鼓风机、钢管、电机、炸药、起爆器、辘轳等作案工具。在陈某等人的供述中,每件工具的作用也明晰起来:洛阳铲用来探测土层;用钢管在土层开孔,然后在孔洞里放上炸药,用起爆器炸开,盗洞的雏形就出来了;鼓风机和塑料管主要是为盗洞里输送空气;电机提供电源;辘轳上面有绳子,是盗墓的运输工具,人可以拽着绳子进出盗洞。
“这伙人已经挖了14米深,再往下挖,很快就挖到墓室了。”三和派出所民警丁涛涛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表示,幸亏公安机关行动及时,没有让这伙人得逞。
目前,陈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图一:民警抓捕盗墓者
图二:盗墓团伙挖的盗洞
图三:盗墓团伙挖的探洞
(记者 张明星 通讯员 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