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普法历来是普法宣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方法。9月11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目前,我市以全省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督查为契机,积极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断健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努力提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三步走”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
据了解,我市积极推进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建设,为社会矛盾纠纷的分流指派、协调调度、检查督办和多部门联合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提供平台;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活动,提高业务能力,积极落实“以案定补”,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工作对接机制,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构建多元化、互补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创新举措,在每个乡镇(街道)着力打造精品司法行政工作室,逐步实现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我市还将健全完善基层特殊人群管理体系。以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和提高社区矫正质量、效果为重点,不断加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社区矫正中心等实体的规范化利用;积极协调公安机关,利用公安系统网,对20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信息核查,做到排查无死角,巩固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强化排查,完善安置帮教人员基本信息,随时掌握其动向。
与此同时,我市将加大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力度,组织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担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推进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社区)联系点的规范化建设,积极协调人事部门,聘用10名法律援助协理员充实到各站点,着力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热线、村(社区)联系点作用,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切实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记者 李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