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抗旱——我们众志成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抗旱——我们众志成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8/20 7:42: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一段时间以来,淮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旱情逐步加重,农田受旱面积逐步增加,据悉,7月下旬以来,我市累计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7-8成,同时持续近一个月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这给我市带来严重旱情,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近日,记者深入受旱的田间地头,进行了现场采访。

     【现场目击一】近水先得“灌” 高处不胜“旱”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这是《水浒传》里对干旱天气下农田状况的描述。入夏以来,淮南市高温天气一直在持续,不仅让市民为田地里的农作物揪住了心。谢家集区唐山镇九里村拥有近1600亩耕地,大面积种植水稻、大豆。赤日炎炎之下,九里村的农田“口渴”吗?8月17日,记者来到该村田间地头进行了探访。

      在东津渡大桥前下车,才上午7点多,气温就已经直逼40摄氏度,让人难以想象头天夜间这里刚下过雨。记者在热浪滚滚的公路旁向九里村的稻田放眼望去,只见上百亩稻田如同一块块裁剪齐整的绿色地毯,可以嗅到淡淡的稻香,水稻已经开始抽穗了。村民们向记者介绍称,往年到了8月中旬,高温天气就开始消去了,但今年高温持续时间长,至今没有降温的迹象,而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对于高温是比较敏感的,接近40摄氏度的气温对水稻生长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灌溉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九里村的水稻田普遍位于地势较低且接近水源的区域,所以该村生产大队已经通过引水管道将淮河支流西淝河的河水引入稻田。“要是没有河水引进来,稻田就真完啦!”一位村民感慨道。看来近水田地先得“灌”,“母亲河”淮河的“乳汁”救了赤日炎炎下的良田!走过水稻田,记者才得知“聚居”在地势较高区域的大豆就“口渴难耐”了。村民刘大娘家种了6亩大豆,年过花甲的她每天早晨4点起床去豆田里劳作,拔草、打药、施肥每一样都会仔仔细细地做到位,全是为了大豆收获后千余元的“汗水钱”。一个月以来,早晨5点以后,地里的温度就能达到35摄氏度,刘大娘经常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地照看田地,而现在她说:“该做的都做好了,不指望能有什么收成了。”

      记者发现,豆田中是有部分豆秧已经枯黄,但一半以上的豆秧长势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刘大娘告诉记者,一些豆秧已经“渴”死了,其他的看起来不错,也结了荚,但仔细一摸便发现没出豆粒。“都是因为大豆田地势高,用管道引不了河水啊!”刘大娘和邻居们望着别人家能浇上水的稻田一脸愁容。为什么不添置水泵呢?村民们说,其实只要一台水泵就能救活三五家的豆田,但一台水泵近千元,需要几家合买,有的农户觉得本来种豆的收入就不高,而且干旱又不常有,不愿出钱,所以组织不了合资买泵。个别豆农只好人工挑水灌溉,希望这烈日下的“杯水车薪”能把买种子的钱给救回来。刘大娘说:“要是有人工降雨就好了,其实一茬雨就能救回来。”

      高处不胜“旱”,希望能有“及时雨”解解这豆田的“渴”。

      【现场目击二】农作物枯死盼雨水

      在淮潘公路东侧安成镇下陈村的一片农田里,记者看到,在持续干旱天气下,这里的农作物受到了很大影响:一块豆角地里,豆角植株几乎全部枯死;附近的一片白芋地里,绿色和已经干枯的黄色白芋禾参半并存;附近的玉米地更是呈现出大片枯死的景象……

      52岁的徐友地正在挥汗如雨地挖着地。这块地里原本种的是芝麻,他刚刚将芝麻收割完毕。在这片地的周围,是大片的大豆地和玉米地。记者看到,大豆地虽然呈现出绿油油的一片,但每株豆禾结出的豆荚却很少,而在玉米地里,大量的玉米植株还未结出苞谷便已枯死。

      “我种了几十年的地,还头一次遇到持续这么久的干旱天气,”徐友地放下手中的锄头,边擦汗边向记者说道。徐友地是安成镇王巷村人,这片土地是其亲家的,交由他管理。徐友地说,因为天气持续干旱,种下的芝麻结的果实很少,收成较以往少了一半还多。芝麻地西侧是他种下的大豆,有的已经枯死,有的结的豆荚很少,而有的虽然结出了豆荚,但豆荚里的豆粒并不饱满。

      徐友地说,他亲家的地离马路近,而灌溉用水都是化肥厂那边引过来的,只有在东侧其他农户家灌溉过有剩余的情况下,他们这些西侧的田地才能得到灌溉。“你看,东边的那些水稻都快枯死了,我们这就更难有水灌溉了,”徐友地指着东侧的稻田说道。

      “太旱了……”徐友地告诉记者,他翻过这片芝麻地后,计划种些小白菜,但需要下雨后泥土湿润了才能下种。在徐友地看来,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下些雨,不仅是因为种小白菜的需要,还源于其他的作物,“不下点雨也是没有收成的”。

     【现场目击三】三和村稻田似火烧

      8月16日上午9点,在田家庵区三和乡三和村,三和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杨吉众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连日的高温干旱给三和乡的农作物带来了重大影响,全乡2万多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在三和村,记者看到,这里的当家塘已经见底,仅有的一点水正在被村民抽到稻田里,很多严重缺水的旱稻田出现变黑干枯的现象,离远看,根本不是平常所见绿油油的样子,而就像被火烧过一样。连片的玉米叶子已经完全枯黄,还有一部分种植得早些的玉米,看着长得不错的玉米棒里根本没有玉米粒,黄豆则因缺水叶子明显变黄,豆荚干瘪。据介绍,三和乡大部分农作物灌溉条件较差,基本靠天收,长期高温干旱必然导致大量减产甚至绝收。说起今年的旱情,三和村支部书记戚成学说,虽然生活在这里60多年了,这样的高温干旱他还是第一次碰到,今年他家种了13亩地,目前有7亩地的收成基本无望了。现在大家都不敢看电视天气预报了,天气预报里的太阳图案让大家心里“备受打击”。如果近期能下点雨,有些庄稼还能有些收成,否则只能等十月份的时候种小麦了。据三和乡农技员仇利奎介绍,在有水的条件下,除了搞些蔬菜能减少点损失外,现在已经没有农作物可以种植了。令人稍感安慰的是,三和乡的大部分农民家的收入主要靠在外打工获得,如今人畜用水基本没有问题。

     【现场目击四】我市抗旱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

      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据气象预报,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旱情将进一步发展并加重。为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市防指已决定自8月12日18时起,将我市抗旱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把抗旱保苗夺丰收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好落实。对有条件组织抗旱而不作为的,因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进一步强化抗旱浇灌措施。各类提水设施要及时开机提水,将水送到沟渠;水路较远的,要多架临时泵站,实行多级提水;水路不通的地方,要发动群众疏通沟渠堵坝;水利基础条件较差地区,要动员群众应急打井,保证抗旱用水急需,努力扩大抗旱浇灌面积。要全力保障人畜饮水安全。要落实人畜饮水解困责任人,保障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人畜饮水安全。要进一步形成抗旱合力。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水源调度,努力保障抗旱用水;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技术指导;财政、经信、电力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抗旱资金、用油、用电等保障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预测预报,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抗旱氛围;各级抗旱服务组织要深入一线,开展全方位抗旱服务。

     【现场目击五】全力抗旱 责任到位

      近期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旱情牵挂着市领导的心。连日来,市领导顶着炎炎烈日,深入各县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亲切看望慰问抗旱一线的干部群众。

      检查中,市领导指出,旱情还将持续,要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抗旱,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把抗旱保苗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行动,强化措施,做好资金保障,确保供电安全,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工作职责,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抗旱保苗夺丰收,坚决打赢抗旱保苗这场硬仗。

      8月14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就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发出紧急通知。通知指出,7月下旬以来,我市累计降水量仅为27.8毫米,与历史同期101.6毫米相比偏少7-8成,出现连续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与历年相比,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给我市带来严重旱情,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通知要求,要高度重视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要千方百计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要优先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对缺水情况要进行排查摸底,细化人饮解困方案,制定供水保障措施,加快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组织抗旱服务队和各方力量为水源短缺地区和特别困难的群众拉水送水,确保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全力以赴抓好抗旱保苗工作。要加强旱灾救济和救助,做好农业灾害保险理赔工作。要统筹保障工业用水。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农业灌溉的同时,要加强水源的合理调度,充分处理好生活、农业生产与工业用水的关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安全、合理、节约、有序用水,切实保障我市工业用水,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现场目击六】行动起来 全面抗旱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县区都在积极抗旱,努力减灾。

      针对连日来高温少雨天气,谢家集区紧急启动抗旱保苗预案。按照市、区相关要求,谢家集区农林局及时组建7支抗旱队以及2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抗旱保苗工作。据悉,该区所有电灌站保持24小时开机提水,并在前期调查掌握旱情的基础上合理统筹调水,做到重旱先灌,轻旱后灌,不旱不灌。该区注重提高抽水效率,杜绝重复浪费,做到滴滴入田;同时做好统防统治,结合包村联户,重点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该区共浇水抗旱7万余亩农田,统防统治6万余亩农田。
目前,大通区在地作物受旱面积6.8万亩,其中轻旱2.41万亩、重旱3.85万亩、干枯0.54万亩;其中水稻受旱面积2.82万亩、大豆受旱面积2.08万亩、玉米受旱面积0.87万亩,其他农作物受旱面积1.04万亩。面对严重旱情,大通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努力减轻灾害损失。截至8月14日,抗旱服务队累计投入抗旱2650人次,提供抗旱技术服务185次,维修抗旱设备65台(套),临时架设备泵站22处。这个区累计投入抗旱专项资金240多万元,启动灌站47座、大型设备87台套,投入流动抗旱设备1500台套,浇灌农作物面积达8万余亩,基本缓解了全区6.8万亩受灾农作物旱情,预计挽回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近2400万元。

      面对持续晴热高温带来的旱情,八公山区8月6日启动了抗旱预案Ⅳ级响应,该区充分利用小型流动电泵进行抽水抗旱的同时,对固定电灌站进行了全面检查维修,以确保抗旱工作正常运行;全区各处灌溉站全面开机提水,向沟渠、当家塘供水,并组织人员对灌溉渠道进行了清淤除草,保证渠道过水通畅,确保群众的灌溉用水需求;对南塘、丁山两座小型水库配备专人管理,以节约灌溉用水;区农林局抽调技术人员成立4个技术服务队,深入一线开展抗旱技术服务和指导,帮助解决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抗旱措施的有序进行。该区9处灌溉站11台泵机全部开机,日投入各种机械160台套,总功率达760千瓦,自8月1日以来平均每天浇灌20个小时,旱情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田家庵区广大干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旱情。他们积极组织动员各乡镇、村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协调调度乡镇和电灌站水源使用。指导农户全力修复小型应急抗旱水源工程,组织群众疏通沟渠、清理杂草、淤泥、筑坝等来节约现有水源,想方设法确保农作物灌溉用水,积极指导开展生产自救。同时,引导农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种补种,大力推广低耗水、耐旱、高效农作物,尽快恢复生产,努力提高农业收成。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旱情虽然严峻,不过老百姓们的心态却较为稳定,他们都在努力同干旱做着斗争。各级政府也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抗旱救灾。大家的信念只有一个:众志成城,沉着应对,战胜旱魔。

(记者 李钧 陆士宇 吴巍 付莉荣 实习生 褚骏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