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2/19 10:21: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文化习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延续了两千多年,承载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文化用习俗体现出来,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华人永恒不变的共同记忆。

说起“年俗”,就会想到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踩高跷、耍杂技、赶庙会等,只要具备了这些,再加上过年的心情,年俗显现,年味儿更浓。但这些仅是表象,还有内在的孝老敬亲、勤俭持家、相互扶持等哲理。

《左传》中把“年”解释成“大丰收”。“过年”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内涵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阖家团聚、享受农闲,主题是“辞旧迎新”。写福字、贴窗花、吃饺子、放鞭炮……从此脉络中都能找到清晰的民俗文化起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年夜饭、打年糕、点灯笼、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等民俗也不尽相同,但内涵却大同小异,都是民俗文化的浓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留下了大量的习俗。“辞灶”就是过年从“小年开始”,甚至从“腊八”开始,还要大扫除,谓之“扫尘”。贴春联、贴福,包饺子、炸年货,或举行仪式把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实际上是对先祖、亲人深深的缅怀和尊敬。而守岁、吃年夜饭、包饺子、给压岁钱等,富含辛勤劳动后的惬意,对下一代的关爱,对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众多,表面上看仿佛是传统回归,而实质上却是人们心中情感和观念的展示。如今,经过精心设计的民俗文化活动扩大了春节的外延,使节日文化的内涵更丰富,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节日“喜庆”的同时,也越来越使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春节期间热闹的传统民俗活动,成了对民俗文化实实在在的传承与发扬。

传统节日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人文、历史、习俗等,其中文化习俗的负载可谓重头戏。春节,既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引擎,有不可离弃的强大原生动力。那么,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把节日文化精华充分展现,从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脚步就将更加坚定。(刘天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