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以“查隐患、建举措、保安全”为重点,扎实做好了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据市水利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我市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重点城市防洪、行洪区防汛行政责任人已上报省防指,全市重要堤防、涵闸、泵站等防洪工程上报了汛前安全检查责任卡,明确了安全度汛责任人。同时,我市深入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2月下旬,我市就组织两个检查组对全市小水库蓄水安全开展了专项检查,深入排查了水库蓄水和建设阶段的安全隐患,落实了已建水库和在建水库安全责任制。为全面掌握全市防洪工程现状,摸清工程隐患及薄弱环节,3月中旬,市防办在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认真梳理险工隐患重点,详细制定检查计划,成立了由市防办、治淮局及相关水管单位技术人员组成的检查组,集中开展了汛前安全大检查。重点对淮河干支流堤防、病险水库、涵闸、泵站、采煤沉陷区、在建工程及物资储备等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全市共梳理出险工隐患22处。目前,汛前检查报告已上报省防指和市政府,市防指将跟踪督查险工隐患的处理及度汛措施落实情况。我市还着力抓好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目前,永幸河泵站、城北湖排涝站(淮北大堤开口工程)、架河节制闸等世行贷款项目正在实施,乔口站、焦岗湖圩堤加固等工程尚未完工,安全度汛责任重大。为此,市防办、市治淮局对在建工程开展了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市治淮局加大调度力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市防指下文要求项目法人抓紧编制度汛方案,切实落实度汛责任人和安全度汛措施。目前,各在建工程的度汛方案正在编制中,并按照规定程序履行了报批手续。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今年,结合防洪工程变化的现状,按照便于操作、科学合理的原则,市防办积极组织对《行蓄洪区运用预案》、《淮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淮南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采煤塌陷区防汛抢险及人员转移预案》等预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采煤塌陷区防汛抢险及人员转移预案》修编后,由市政府批准实施。在及时检修维护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做好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组建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市共储备防汛草袋61万条、编织袋60万条、土工布8.6万平方米、木材941立方米及砂石料等防汛物资。同时,进一步充实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伍,全市统计防汛民工5.72万人,市级防汛抢险队伍1支80人,县级防汛抢险队伍72支6560人。
(记者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