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刚直,似乎一直是法官给人的印象。然而,田家庵区法院田东法庭的三名女性,却以她们的亲和与柔情,对法官形象作出了新的诠释——似水柔情撑起法律的天平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法官多半是威严的男性,但在安徽省唯一的“中国十佳法庭”田东法庭,平均年龄只有36岁的3名女法官温柔威严兼而有之,调解纠纷自有一套,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心与温情,为当地群众带来一片温馨和关爱,展示着新时期女法官的新形象。
公正分明,耐心疏导晓之以理
田东法庭的辖区内特困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社会不安定因素较为突出,从婚姻家庭、人身伤害,到房屋买卖、民间借贷,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民事案件,她们没有简单的一判了之,而是把工作目标确定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真正实现群众利益之上,“耐心、细心、热心”的努力调解,真正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2012年上半年,一起离婚案件,夫妻双方因为财产事宜发生纠纷,结点落在上海的几套出租房的收益上。由于积怨已久,男方在上海期间就曾引爆过煤气罐。此次来到法庭,双方依然情绪激动,简单的处理必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婚姻家庭案件极易激化矛盾,从而造成严重的刑事案件。”法官黄慧办案多年,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她告诉记者:一纸判决与一纸调解的区别很大!
面对火药味十足的当事人,她把案件放一放,缓一缓,冷一冷,让当事人激动的情绪慢慢平复。随后,她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多方了解情况,耐心细致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并在调解过程中明示法理,通过发挥女法官耐心和蔼、有亲和力的优势,为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经过长达半年的调解,终于妥善化解矛盾,实现了案结事了。
以柔克刚,是非分明动之以情
曹祝平是“女子法庭”的负责人,外表文秀、性格内敛、脸含羞涩。
她总是细声慢语地问道:“您好,您找谁呀,有什么事呀?”她的抽屉里放着一些零食,每逢遇到当事人带着孩子来到法庭,她总是先给孩子吃的,立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当事人改变了“法院门难进、法官脸难看”的固有理念,心里立刻安定了许多,觉得找对了说理的地方。
她平时的工作中处处体现一个细字,调解过程中处处替双方当事人考虑,把当事人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地方,以及案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后遗症问题都能想到,提前放到调解过程中一并解决,让冰冷的法律充满着温情。
倾情奉献,温暖民心化解民怨
崔化冰是一位年轻的法官,但是办起案来不输给老法官,她的调解率一直处于全院较好的位置,她的性格活泼开朗,但办起案来却沉稳大气、不愠不火。
她的调解特色是学会倾听,让人没了距离感,她耐心地倾听每位当事人的陈述,哪怕是自己心中的委屈和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叙家长、拉里短发现当事人内心身处的感触,发现矛盾的根本点,及时“引爆”矛盾,而且不会“伤及”双方当事人,取得了较好的调解效果。
在一起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姚某在某网绳厂工作时意外死亡,当日,姚某的亲属与工厂厂主罗某达成了赔偿协议,但罗某在支付11万元后,就以对外欠债太多无力支付为由拒绝履行剩余款项。
无奈之下,姚某亲属起诉到法庭。崔化冰发现,即使法院查封了工厂,机器设备卖得款项也寥寥无几,无法保证受害人的权益。于是她积极找到双方沟通调解,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让互不信任的双方慢慢缓和情绪,调解工作从年前做到年后,最终让双方在互谅互让的情况下达成调解,让受害人一次性拿到了44万元。
无怨无悔,铿锵玫瑰深情绽放
全身心地致力于温情司法、和谐司法,用别样的方式默默地诠释着法律的神圣与尊严,田东法庭的女子法官们用她们的爱心、公心、诚心,温暖感召着每一位寻求司法救济的群众,赢得赞誉无数。
因为田东法庭是女子法庭,3位女法官通常面对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人群,有些当事人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情绪激动、言语暴躁在所难免。每逢此时,她们总能耐着性子慢慢交流。
在民间借贷案件开庭时,法官们依法以理进行了公正的判决。但当事人双方往往对对方依然心怀怨恨,离开法庭时依然想着报复对方,如果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在法庭审判结束时,3名女法官就站在法庭门口,不顾自身安危,再次分别对双方进行劝导和训诫,直到双方当事人安全离开。
记忆深刻的故事,每名法官都能讲出几个,工作中的辛苦和受到委屈,她们也都淡然面对。累了、疲了,就在回家途中讲几个笑话,第二天依然面带微笑……几年来,女子法庭的调解率达到了87%,无一件改判和发回重审,保持了法庭审理案件无投诉、无申诉、无缠诉、无民转刑案件的优秀记录。看到一段段纠纷被化解,一个个当事人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她们最大的满足!
(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