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一颗颗滚烫爱心涌向谢海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一颗颗滚烫爱心涌向谢海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8/27 0:04: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纪录片《谢傻子》引关注 爱心人士前往慷慨救助
一颗颗滚烫爱心涌向谢海顺

       近日,一段名为《谢傻子》的纪录片红遍网络。淮河早报8月24日A1版以“《谢傻子》网络爆红 淮南‘义丐’被传诵”为题,对“义丐”故事感动全国网友的事迹做了报道。经众多媒体、网络报道后,淮南人所熟悉和尊重的好人“谢傻子”谢海顺一时间再次成为“名人”。看到纪录片和本报报道后,许多人被“谢傻子”的事迹所感动。8月24日,来自合肥和淮南本地的爱心人士相约来到谢海顺家,携带善款和物资进行慰问和捐助。

    《谢傻子》纪录片感人落泪

     “谢傻子”,原名叫谢海顺,现已是一位71岁的老人,他在淮南可谓家喻户晓。过着乞讨生活的谢海顺先后收养了8个孩子,还多次向灾区捐款。近日,他的故事被拍成一段记录片后传到网上,更是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这段名为《谢傻子》的纪录片主要介绍了“谢傻子”谢海顺的家庭状况和乞讨生活,讲述了他通过乞讨收养8名弃儿的故事。许多人看过视频和报道后,纷纷在网上留言、评论,表示被感动落泪,并送上祝福。

      家住合肥的小朋友王欣琰和她的妈妈闫莉在网上看到纪录片《谢傻子》之后,两人纷纷流下了热泪。王欣琰对她的妈妈说:“妈妈,这位老爷爷太好了,收养了那么多小孩,自己很穷还依然救助别人。我想去看看他。”

       网友微博相约来淮南捐助

      许多爱心人士也想亲自到谢海顺家看望和捐助。8月17日,现住在合肥的亳州公益小伙张艺冬看到媒体报道后,就在自己的新浪微博“安徽张艺冬”上发起了一个“8月24日,援助‘谢傻子’,爱心淮南行”的倡议。倡议中写道:“如果您被大善人的事迹感动,那么请你伸出援助之手,不穿的衣服,不用的家具、学习用品,都可以捐给他们,8月24日同行。”

      倡议行动发出后,很快得到了不少人响应。张艺冬收到微博名为“倔强的跳跃”捐给谢海顺的300元钱。闫莉看到倡议后,决定和女儿参加援助行动,一起到谢海顺家看望。

      淮南学子和爱心组织也积极响应。安徽理工大学校团委和爱心社通过微博与张艺冬联系互动,平凡爱心车队也积极加入其中。

      14名爱心人士送上温暖

      8月24日上午,来自合肥的5名爱心人士自驾车从合肥赶到淮南,与安徽理工大学爱心社的5名大学生代表和爱心车队的4名志愿者共14人在理工大北校区门口集合出发。

      由于距离太远,大家乘坐自驾车和爱心出租车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后,终于赶到大通区孔店乡舜南村北山组谢海顺的家中。途中,由于一个车突然出现故障不能行驶,便向九龙岗派出所求救。派出所民警将爱心人士很快送到谢海顺的家中,这让爱心人士感谢不已,心中也倍感温暖。

      大家来到谢海顺家,为他送上2000元爱心捐款和一些衣物,还有牛奶、水果以及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在小院内,大家看到了纪录片中的那个写满英文和日文等文字的黑板,还有爱心车队过去赠送的一辆三轮车和一台洗衣机。走进室内,虽然外面是白天,但屋内却很昏暗。谢海顺坐在一个破旧沙发上,一旁是瘫痪的儿子,虽然19岁,但看起来很瘦小脆弱。谢海顺的老伴躺在一张用凳子支起来的床上。不少爱心人士看到后,心里很难过。

      呼吁社会多帮助弱势群体

      大家围在谢海顺周围,与他热情交谈,了解情况,并记下他的银行账号和家庭住址,以便长期资助。大家还和谢海顺的两个女儿交流起来,询问她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他的家比我想象中的要破旧。他虽然很穷,但很热心,这让我很感动。”闫莉说,她捐了500元钱,希望老人一家能平平安安。她的一个朋友也带着孩子来到谢海顺家,就是希望孩子们要充满爱心,多关心和帮助他人。安徽理工大学爱心社的高波表示,作为淮南当地的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多支持和关心谢老伯这样的好人。

      张艺冬说,他希望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和社会上更多的人都来帮助和关心这些弱势群体,这样社会就会变得更温暖。

      图:爱心人士与谢海顺热情交谈

(记者 马南南 张明星 实习生 周兰兰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