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绿”与“热血红”的生命交响
退役军人王志为外省5岁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
在色彩的世界里,“橄榄绿”象征着忠诚坚守,“热血红”代表着生命希望。30岁的退役军人王志,用十年光阴将这两种色彩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8月14日,这位曾驻守边疆的退役军人,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外省一位5岁血液病患儿点燃生命之光。
淬火成钢:大漠风雪铸军魂
1995年出生的王志,在2015年怀揣报国理想应征入伍,成为新疆武警某部战士。刚到新兵连时,艰苦的训练便给了他严峻的考验:每天从清晨五时训练到深夜,在零下一二十度的严寒中,积雪没过膝盖,冰冷的单杠几乎能黏住皮肤。身体瘦弱的王志却暗下决心:必须迎头赶上,决不能落后!每当夜深人静,他总缠着班长“开小灶”,在风雪中反复练习单杠动作。最长的一次训练中,他在单杠上坚持了46分钟,下来时双臂失去知觉,几乎无法站立。正是这份坚持,让他成为新兵连全班唯一一个获得“优秀士兵”嘉奖的战士。
新兵训练结束后,王志本可留在相对轻松的内卫岗位。但当新组建的中队需要人手时,他主动请缨前往条件更艰苦的执勤点。那里人迹罕至,皑皑白雪中,刺骨的寒风能将站岗的战士冻得四肢僵硬。但他始终无怨无悔,用青春守护着边防线的每一寸土地。两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更铸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退役不褪色:矢志奉献显本色
2017年退伍后,王志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他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定期无偿献血,并成为当地应急救援队骨干成员。无论是关爱儿童、慰问孤寡老人,还是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020年夏,在寿县抗洪抢险中,王志与所在单位队友们乘坐冲锋舟,在洪水中连续奋战20小时转移群众;2022年疫情期间,他主动承担隔离点消杀任务,经常从清晨忙碌到凌晨两三点,连续三个月未曾回家。
“在部队保家卫国,回地方服务群众,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2022年3月,王志在一次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当即留存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生命速递:为爱接力映初心
2025年7月,王志突然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他的血样与一名5岁患儿初配成功。由于患儿病情反复,捐献流程需要随时调整。王志时刻牵挂着孩子的病情,多次表示:“救孩子要紧,我随时配合!”
新婚妻子起初有些担忧,王志便找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普资料:“如果患病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怎么做?”妻子被这番话打动,最终选择支持丈夫的决定。
8月14日,在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转,生命的种子缓缓汇聚。王志凝视着采集袋,轻声说道:“希望这份礼物能让孩子重获健康。”
从喀喇昆仑的冰雪哨所,到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王志用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如今,这份承载着爱与希望的“生命火种”已输入患儿体内。就像当年在哨位上守护万家灯火一样,王志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守护生命的使命,谱写着“橄榄绿”与“热血红”的动人诗篇。
(记者 李严)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