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11时30分,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就淮河平圩大桥车辆限行做出通告。这是市政府经多次论证做出的选择。
淮南淮河大桥,俗称平圩大桥,曾是淮河上第一座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桥。1977年开工修建,1980年10月完成铁路桥工程,1982年7月公路桥建成通车。目前,这条淮南煤炭输往长三角地区的主要通道却由于超限超载现象严重,为了保证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正常运行,必须对大桥公路桥限制通行。
自28日市政府发布限行通告以来,市建委、交警、执法局等各部门联手,在大桥两头设置关卡,安装了限高3米的龙门架,24小时派人把守,限制超高、超载车辆通行,防止堵车现象出现,确保限行期间道路的畅通。截至记者采访时,淮河大桥没有出现堵车现象,确保了限行治理下的道路畅通。淮河大桥在2007年被安徽省政府定为淮南市重大安全隐患,当年市政府就积极采取措施,对正桥的路面进行全面的大修,2008年完工之后,也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措施,因为管理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近四五年来,随着5轴、6轴货车的不断增多,道路面损毁情况较为严重。淮河平圩大桥是潘集区通往市区的主要道路,随着潘集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成,煤炭企业市场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平均每天都有200多辆超重汽车从此经过,一些不负责的运输企业和运输个人为了获取暴利,恶意超载,严重危及到大桥安全,造成大桥混凝土路面压碎,不断往下掉的混凝土块对下层铁路的通行造成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市政府及时行动,研究部署治理超限的相关工作,制定了《关于淮南平圩淮河大桥公路桥限制通行的通告》要求,今后所有车辆一律按大桥设计荷载要求通行;凡超过大桥设计荷载要求的车辆一律禁止通行,车货总重超过30吨(不论轴数多少)的各类机动车辆一律禁止通行,高度超过3米(客车除外)的大型货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及拖拉机一律禁止通行;所有通行车辆限速40公里/小时,且保持匀速通行。
市政府对限行工作下了决心,在重拳出击治理淮河大桥的超限超载现象的同时,积极组织交通厅的相关专家,对大桥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证,制定下一步的维护方案;同时积极贯彻市政府的研究部署,加快督促孔李淮河大桥的建设。在交通安全方面,据负责此次任务的交警四大队队长戴涛介绍,由于在大建设期间警力紧张,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坚决贯彻执行市政府制定的限行通告。为了确保限行期间的道路安全畅通,他们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对可能出现超载现象的单位及时通报封路的时间,并帮助企业在合理避免“三超”问题上制定应对的措施。二是严格执行,对违反“三限”的车辆进行把关。目前,已经在大桥上安装了7个摄头,全面控制超速,对违反的车辆记录并进行相应的处罚,此举措已经基本控制超速现象。三是兼顾民情,对潘集区几个大型炼煤企业的职工通勤车设置了限高4米的专用车道,保证职工及时安全地上下班。四是加强淮潘公路全线的道路管护,严禁闯关、堵车等现象出现。
(记者 武春晖 见习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