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三餐”赢得农民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三餐”赢得农民乐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5/19 2:37: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个典型的城郊型农村,悄然变身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引起省市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们不禁沉思:连岗文明之花缘何这样红?

    “在连岗村生活,我感到很幸福!”村民廖延坤的一句话,道出了连岗文明之花别样红的奥秘所在。惠民靠民,共建共享,让每位村民都有幸福感,是连岗村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这项“幸福工程”中,“民生餐”、“自助餐”、“营养套餐”等各类文明套餐,组成了连岗人的“幸福套餐”。

      “民生餐”——奠定“幸福工程”基石

      连岗村民连佩安老汉没有想到,一辈子遥想城市生活的他,如今竟像城里人一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生病了家门口就能就医,就连自己生活了半辈子的村庄也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花园”。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生工程的实施,为“幸福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连岗,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村干部着力解决的问题。吃水难曾一度困扰着村民,2007年,村里抓住国家实施“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的契机,打下四口深水井,铺设水管34000余米,让全村850余户村民全部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因地处城郊,村民看病极为不便,2008年,村里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就医远”的问题。环境差,不安全,是农村的通病,2009年,村里结合市里“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实施了主干道“平安、亮化、美化、绿化”系统工程,如今,村庄道路像城里的道路一样,亮起了路灯,安装了电子眼,设置了减速带;清理垃圾,成立垃圾清运长效管理队伍,绿化家园,脏乱差的环境彻底改变,一个平安、和谐、靓丽的新农村跃然呈现。今年,村里实施了有线电视入户工程,不久村民能够收看到更多的优秀电视节目。

     “在文明创建中,只有始终做到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连岗村负责人说。

      “自助餐”——培养群众主人翁精神

      谈到乡村的公路建设成就,人们随口而来的当是“村村通”;而在连岗村,不仅实现了“庄庄通”,还实现了“户户通”。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连岗村财力雄厚么?其实不然!几年前,公共设施建设薄弱,还是困扰连岗发展的一大问题;面对问题,村民表现出的是“等、靠、要”的思想。2005年,村里向村民发出“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集资修路的号召,引导群众自己建设家园,经过近五年的艰辛努力,群众共自发集资90余万元,修建水泥道路29条,近6000余米,实现了路网庄庄相连、户户相通。村里还召开集资修路表彰大会,对修路中涌现的32名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给予表彰,村民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

      村民自治,是推进基层民主改革的关键。针对农村换届选举中少数存在的“金钱选举、宗族选举”现象,村里从为民谋幸福的大局出发,广泛宣传“依法文明参选、创造公平环境、促进连岗发展”的选举思想,教育村民选择能带动村民致富、能为村里办实事的能人。近几年,该村没有出现一起因选举不公斗殴、上访的事情,并对选举中涌现出的13名“坚持原则、不搞宗族”的村民进行了表彰,依法选举、文明选举的思想深入人心。

     “营养套餐”——培育文明新风

      台上是精彩的地方小戏,台下是“痴迷”的村民,而且一演就是十多天。今春农闲时节,“好戏连台看”的场景,构成了连岗村民生活的新风景。近年来,随着连岗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与富裕的物质文明相比,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则相对贫乏。为克服村民物质和精神“两条腿长短不一”的问题,村里投资140万元,新建了依托集休闲娱乐、文化健身、少儿活动、教育培训于一体,占地35亩的文化广场和148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楼,大力培育文明新风。“演出团体是村民自己请的,费用由村民分担,不用村里出一文钱。”负责演出组织工作的连佩安对记者说。同时,村民还自发组织了一支篮球队、两班锣鼓队、一班小乐队。闲暇时,举办一场锣鼓赛、篮球赛,到文体广场健健身,在农村书屋读读书、看看报,听听农业科普专家的知识讲座,看看大戏愉悦一下身心,已成为连岗村民“生活新时尚”。

      在连岗村服务中心,有个叫连传银的大学生。小连是土生土长的连岗人,2009年从安徽建工学院毕业后,就主动回到了家乡工作,现任村团支部书记。谈及选择回村的原因,小连坦言,当初考上大学时,因弟兄三人都在读书,家里无力负担高额的费用,燃眉之急,村教育奖励基金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饮水当思源,况且咱们村搞新农村建设,正需要我这样的人才,相信我必能一展身手”。小连信心满怀地说。据了解,自连岗村教育奖励基金会成立8年来,共资助26名学子,在全村初步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婆媳矛盾一直是造成农村家庭不和睦的主要原因。该村创新工作方法,以举办“好媳妇评选活动”为抓手,晒爱心,晒美德,使得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得到弘扬。

      文明风气满村歌,连岗新村意风发。该村先后荣获“市级文明村”、“淮南市生态村”、“淮南市绿色小康村”等殊荣,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生态示范村”。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