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猪粮比价已步入红色预警区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猪粮比价已步入红色预警区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4/11 23:52: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近期生猪市场价格调查手记

      记者近日在市畜牧兽医局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以来,特别是春节过后,我市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目前我市生猪收购平均价格为9.20-9.60元/千克,玉米平均零售价格为1.98-2.10元/千克,猪粮比价为4.60:1,大大低于全省确立的6:1的盈亏平衡点,我市猪粮比价已步入红色预警区域。

      据市畜牧兽医局近期调查分析,生猪价格下跌是由于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造成的。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底,全国猪肉供应偏紧,价格高涨,出栏一头商品猪,可获利300-500元,一头能繁母猪年可获利达万元,出现了历史所未有过的高额利润,同时供应偏紧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生猪生产,地方政府也加大了资金投入与扶持力度,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高利润和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刺激了生产的快速发展,生猪供应量增大,供求关系改变,出现供大于求局面。2007年国家针对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将冻猪肉进口税率由12%降低于6%,从而促进了猪肉进口量增大,影响了国内市场销售。同时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生猪消费量下降,影响到我国生猪出口;春节过后是我国猪肉消费淡季,猪肉消费量减少;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食用禽肉、鱼肉和牛羊肉的份额逐渐增大,消费猪肉的比重逐步降低等因素也是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

      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王桂党介绍说,当前生猪价格下跌是产业自身波动的必然结果,虽然近半个月来,价格有所反弹,但下跌趋势难以改变,很可能又是一个养猪业的“调整周期”,但下跌幅度不会太大,这是因为世界和我国经济正在复苏,人们春季贮存猪肉也将消费殆尽,猪肉消费将逐渐增加,预计今年四季度生猪价格可能出现反弹。我们对我市生猪生产持乐观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推出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政策,同时近年生猪产业的高利润,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已达55%以上,规模养殖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我市规模较大的养猪企业,特别是存栏超过1000头以上的,大多都生产稳定,有的甚至还准备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是我市基础母猪存栏数大,生产发展基础较好,因此预计我市今年生猪生产将为稳定,但生猪行业运行压力加大。

      针对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实际,市农委副主任张才俊强调,目前我市猪粮比价已达4.6:1,进入红色预警区域,要引起高度重视。各地及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及全国生猪生产发展和市场变化态势,适时启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应急预案,积极引导市内各生猪加工企业利用现有冻库,增加猪肉储备。要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确保生产总量的平衡,主要是要保住猪源,稳定能繁母猪保证仔猪生产供应,保护规模养殖场(大户)的生产总量,确保市场供应。

      要引导母猪饲养户抓住当前猪市低迷,种猪质优价低的大好机遇,积极淘汰部分生产性能较低和年老的种母猪,更换、扩大优良种猪群,为新一轮激烈的生猪市场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动员全市广大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积极开展饲养技术、品种改良、疫病防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畜牧科技服务。通过大力推行科学养猪和科学防疫,应用实用技术,加强饲养管理,进一步降低养猪成本,增加养殖利润或减少亏损,有效减轻目前生猪价格下跌影响。近期和今后一段时间可能是养猪的波谷期,但低潮未必不是机遇。因为波谷的后面往往是波峰,要加大宣传,正确引导生产和肉猪市场流通,积极探索生猪生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