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堆村38家农户选择同一品牌稻种种植后令人大失所望
种子管理站:稻种经过国家审批,但不适合淮南种植
消协:农户可选择调解或诉讼

明明包装上说是晚稻,可出穗却比早稻还早;明明包装说是“茎秆较粗壮,耐肥抗倒”,可280亩水稻却全部倒在了田里,而且这些倒伏的水稻全部是同一品牌的种子。9月1日一大早,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古堆村的农民拨通了早报热线电话反映。由于目前稻田还有水,已经出穗的水稻很容易被泡烂,由此将导致的减产甚至绝收让古堆村的农民朋友心急如焚。
现场:水稻大面积倒伏
当日上午记者赶到了古堆村的田间地头。在大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里,一块块倒伏的水稻田格外显眼。记者站在几块稻田边看见,成片的水稻全部倒在了田里,倒伏的水稻都已开花出穗;附近的几块稻田里,也有部分区域出现倒伏现象。
村民王庆培随手拔起一株倒伏的水稻和一株旁边田里直立的水稻递到记者面前,“你看,这个水稻杆子好细,这个杆子就好粗”,经过指点,记者通过肉眼即可分辨出倒伏的水稻茎秆要明显细一些。今夏,王庆培家一共种植了20亩水稻,已经全部倒在了田里,在这些水稻倒伏的农户中,王庆培种植水稻的面积最大,损失也最严重。据介绍,水稻倒伏是因为前两天的一场大风。
“稻田里的水要是现在就干,还能收点;如果水一时半会儿干不了,那就全部绝收”,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村民王来社解释说,因为水稻已经出了穗,一旦放在水里泡几天,就泡烂了,一季的水稻就会绝收;即便是稻田里的水干了,减产也在所难免。一般情况下,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稻子,倒伏的地,估计只能收二三百斤”,王来社说。
统计:倒伏水稻的38家农户使用同一品牌稻种
细心的王来社为所有倒伏水稻的农户做了一个统计。在王来社的表上,罗列了属于古堆村上属的村民组的一共38家农户。每位农户的姓名、种植水稻的面积、所在村民组名称在表上均有详细记录,农户种植水稻的面积从1亩到20亩不等,面积共计是264亩,“再加上我少算了一户的面积十几亩,加在一起估计有280亩”,王来社说。
根据王来社的统计和调查,所有倒伏的水稻都是同一品牌:“泸香615”。在村民收集的稻种包装袋上记者看到:这种“水稻杂交种”标明是“四川省重点推荐品种”;“大田亩产600-650公斤,高产栽培亩产达700公斤以上”,在“特征特性”一栏写着:“茎秆较粗壮,耐肥抗倒”,“株高115厘米”,“全生育期136天左右”等。
“我们都是第一年种植这种水稻,就是因为看到包装袋上的这些增产等广告宣传才选择了这个品种,谁种地不想多收呢”,王庆培说。
质疑:稻种质量是否有问题
现在在村民们看来,稻种上的广告宣传有许多地方名不副实,于是,村民开始逐步怀疑,是不是稻种的质量有问题。
“说是‘株高115厘米’,实际都能到我这里”,王庆培用手指着自己的脖子比划着,从王庆培的身高来判断,他所说的高度至少超过150厘米。
此外,当初选择这个稻种,不少农户都是冲着“全生育期136天左右”的宣传购买的。村民王来社解释说,全生育期越长,就意味着稻子出穗晚,“越晚越抗倒,产量也高,我们就是当做晚稻买的”,王来社说,可是种出来以后才发现,这种稻种的全生育期只有120天左右,不仅远远不足广告上宣传的136天,而且比其他稻种的全生育期还短,农民感觉到上当受骗了。
这些稻种来自九龙岗镇上的一家种子商店,村民大多都是从那里购买的。“当时种下去没多长时间,秧苗子就有点问题,当时去找店里人来看,店里人说正常,现在再找他,他又不认了”,一位村民说。
种子管理站:稻种经过国家审批,但不适合淮南种植
记者随后与淮南市种子管理站取得联系。该站一位计姓副站长告诉记者,这种稻种是合格的,而且经过了国家审批,但这种稻种不适合在淮南种植;一般情况下,稻种除了要国家审批以外,还要种植的地方相关部门审批,如果稻种在不适合种植的地方种植,即视为没有经过地方政府审批。
种子管理站的解释也让村民们纳闷:稻种的包装上写着:“播种期:江淮地区4月下旬播种”,难道这样的注明不能说明:这样稻种适合在江淮地区种植?淮南不是江淮地区?
消协:农民或选择调解,或选择诉讼
38家农户,280亩稻田,半年的辛劳和一季的收成,面对这样的结局,农户们该怎么办?
王来社等几户村民来到淮南市大通区工商局消费者协会寻求解决的办法。大通区消协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村民们,现在解决办法,村民可选择让消协调解,或者选择诉讼,将种子经销商告上公堂,等待法律判决和弥补损失。图中倒伏的水稻让农民们一筹莫展。
(记者 顾成家 马南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