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连阴雨天气,多种水稻病虫害相继发生,我市农业技术部门、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纷纷上阵
7月下旬以来,我市阴雨连绵不断,气温下降,农田里湿度上升,水稻的各种病虫害随之出现,给秋季粮食丰收带来威胁。
“早发现早防治,帮助农民夺取粮食丰收。”农业技术部门面对特殊的气候条件,感到责任沉重。他们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走上田头,进行仔细地观察测算,尽早向农民发出病虫预报。
7月22日,市植保植检站发出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治预报,根据大田普查数据,提出防治指标和施药措施。
7月31日,该站连续发出两期病虫情报:
根据全市各植保站和测报点会商,提出了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趋势、防治适期和防治方法。
根据凤台县刘集乡彭岗村和大通区上窑镇马庙村、红光村等地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情况,提醒农民该病爆发性强、流行快,一旦发生难以控制,尤其在连阴雨天气最易蔓延,如发现中心病团,要立即采取“发现一点打一片”,严防病团扩展以减少危害。
8月6日,市农技部门发出稻瘟病防治紧急警报!
田家庵区曹庵镇、史院乡大面积水稻出现稻瘟病。
潘集区贺疃乡、芦集镇、架河乡的稻田里,稻瘟病也点、片发生。
稻瘟病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10%至20%,严重的可造成减产4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这是一种适温高湿性病害,连阴天很容易流行扩展,提前防治十分紧迫。
一份份病虫情报通过网络、传真、广播等各种方式传递到农村基层和千家万户,农民奔走相告,农技人员下田指导,打响了一场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人民战争”。
贺疃乡农技站站长李德福将病虫情报摘编为短信息,用手机发送给种粮大户。同时,他领办了粮食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植保专业队,采取“包打”和“帮打”两种形式,为农户防治病虫害。“包打”是防治的农药、人工和效果全包,每亩打1遍收费16元,共包120多户,有1000多亩水稻。“帮打”是农户自己买药,植保队下田喷施,每亩收费5至6元。8月上旬植保专业队已为农户打药2000多亩,这样解决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老人在家打药难的问题,老人们说:“有了植保队打药,俺们种稻就不怕病虫害了。”
曹庵镇王郢米厂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厂今年组建70人的植保专业队,为几万亩订单水稻统一防治水稻病虫害,更受到农户欢迎。他们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曹庵、史院等乡镇发展订单水稻5万多亩,由农户出钱统一购买农药,植保队免费下田打药。其中有几十户特困户无钱买农药,该厂还免费提供了农药,做到统一防治不漏一块田。厂长徐长仁告诉记者,用低毒高效农药统防统治,既能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又能保证稻谷的商品质量,让企业加工出合格的大米。
虽然连阴雨持续多日,而一支支植保队和大批农户,抓住雨停的时机“见空插针”,及时喷施农药,喷施叶面肥。田野里呈现出万众一心夺秋粮丰收的动人景象。
(记者 祁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