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之堤,淮水之畔,今年已设计完成,即将开工的淮河公园取址于此。这座城市综合性的休闲公园与城市小区相依,漫步园中,古老而悠远的淮河文化将吸引着淮南市民……




地理位置:览三山之美景
淮河公园位于广场北路西、湖滨路北、淮河大堤南、江庄路东,占地面积约120公顷,地处市中心北部,是淮南市8大市级公园中唯一一个以淮河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可东眺上窑山、南观舜耕山、西望八公山。
公园南面为规划建设用地,东面有居住区及部分教育科研附属用地。公园西北部为玉林村,其余大部分为鱼塘、农田。公园内60公顷的开阔水面系汇集舜耕山北侧及三条城市水系来水。
文化背景:紧依淮河文化
在淮河流域有着许多绿地以“淮河”命名,它们都是各城市中富有感染力和地段优势的综合性绿地,都深受市民喜爱。如蚌埠的淮河文化广场等,而淮南市淮河公园是目前以淮河文化为主题的公共绿地中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其主题紧依淮河文化,尤以淮南文化为主。
设计理念:注重生态自然
淮河公园以淮河文化为主题,以滨水休闲、淮河风貌为重心,突出淮南的文化底蕴,以淮河为依托,建立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休闲公园。
据了解,淮河公园的设计结合了淮南市的山水文化,凝聚了道家的精辟思想,营造出一个“观三山、品三水、互动三城”的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滨水景观综合性公园,既体现了淮南特色,又结合了传统文化,同时注重生态自然。
设计方案:天地人和风景美
道德经中说到:“道生一(道生元气)、一生二(元气生阴阳二气)、二生三(阴阳二气生天地人),三生万物(天地人创造世间万物)。”公园景区引用了此概念,将整个园区从西至东分为“天、地、人”三个景区。
天:位于公园西部的龙晴川,原址为村落与原野农田,该区以“天”为主题,以自然为胜。由于西面紧邻化工厂,生态防护的功能作用远大于景观作用,原址少水而多村路,现保留和梳理部分村路,在西翼种植大量防护林如杨、柳、槐、泡桐树等以加强生态防护功能。对原地形少做改动,大面积的地块以籽播紫云英、野菜籽、爬根草来解决绿化问题。
地:位于公园南部的秋叶原,由于南面为城市建成区,因此该区以“地”为主题。从地理位置上说,该区将与未来的城市规划区相连,融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处预留部分发展用地,与城市未来发展相融,成为全园的主入口。
人:位于公园东翼的百花洲,位于住宅用地对面,故以“人”为主题,以自然景观与人的互动为切入点。
该区域定名为“百花洲”,取蔷薇科适生树种梅、李、樱、桃、杏、梨等木本小乔木为主体,其间则穿插一些不规则宽度的林间空地,使人徜徉于浪漫花海之间,享受花海的宁静。
八字形的景观环串联了园区的各个景点,有机地结合了各个活动场地,也是园内游览车的主要通道,是整个景区的纽带。此外,在公园外围还设立了生态景观缓冲带,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专家点评
“这是一块自然而多水的地方,利用淮河之水、淮河文化,打造一个以淮河地域文化为题的公园,我想这将是一个集休闲与观赏的好地方。”淮南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刚勇对将要建设的淮河公园有着极大的向往。
“淮河公园除了观景,还有一个和其它综合性公园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行蓄洪作用。”王刚勇称,每到汛期,淮河水淹没大片农田村庄,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即将建设的淮河公园将扩大原有的行蓄洪的作用,增大排涝能力。淮河公园辖区内原有一个潮水排涝站,也是石姚湾行蓄洪区一部分,一旦发生内涝,那里将开闸放水。将来排涝站将增加排水能力,为了防止内涝,将分几路把水流汇到淮河,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作为一个市级综合性公园,淮河公园将要打造的是以淮河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基于淮河淮南段这一特殊地域地理关系,我们必须理解淮河的存在、历史和面临的问题,并将淮河淮南段的历史、文化、人类文明存留和延续,保留场地内部非建设用地可保留现状的田塘脉络、主要的水网结构。结合老城更新改造和淮河水景资源,重点对河岸线周边地区的土地进行整理、更新改造,并对淮河沿岸的景观风貌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将根据淮南特色,建部分浮雕与景观建筑,对淮南的地方文化进行展示与保护,尽可能地把淮河的水景资源升华并引入城中,让更多市民观赏到淮河美景。”
市民心声
淮河公园和住宅小区紧密相联。人在园中住,这一人居环境使许多市民向往,一位姓陈的女士说,她已在此预订了一套住房,当时看房主要觉得这里空气好污染少,后来又听说附近将要建公园,看到规划图后,陈女士更开心了,大片的水面和宽敞的休闲场所,和陈女士心中幻想的居住环境不谋而合。“我期盼着淮河公园早日建好,晚上出来散步时,听着水声,看着各种富有淮河文化气息的建筑,一天的疲劳都会忘却的……”
(记者 孙鸿 王玲 实习生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