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他的高音比帕瓦罗蒂还高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他的高音比帕瓦罗蒂还高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7/13 0:38:0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访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宝璋教授

      他是“中国唱法”教学法的学科带头人,他能够“把没嗓子、哑嗓子和坏嗓子的人,打造成金嗓子;将不识谱、没乐感和缺灵气的人,培养成好演员”,他的高音比帕瓦罗蒂还要高,即使75岁高龄,仍然能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他就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宝璋教授。

      记者第一眼看到王教授时,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军人,同时,他谦逊、平易近人的性格,也让人肃然起敬。王教授已经是第三次来到淮南,在谈到三次来淮的感受时,王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三次来淮,三个样!我平均10年来一次淮南,感觉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地、城市面貌、人们的精神状态都与从前大不相同,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唯一不变的就是淮南人民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此次来淮,王老再次品尝到了淮南的豆腐,“好吃,就像吃到了家乡可口的饭菜一样。我一般只吃2两菜,可是一到淮南,不知不觉地吃了1斤多!好吃的我还要打包带走,接着吃!”

      开创中国声乐学派,倡导“中国唱法”

      打小就和音乐结缘的王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唱法”的普及和推广,先后举办了近50期“咽音(技法)”讲习班,受益学员达五千多人,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地影响。王教授先后撰写了理论专著《论声乐教学改革》、《“中国唱法”及其教学法研究》、《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等,受到广泛好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唱法,为什么中国没有呢?我们就要打破美声唱法也就是意大利唱法的垄断,开创中国声乐学派,大力倡导‘中国唱法’,让今后的音乐培训基地,从意大利转移到中国。”王教授个人投入了30万元,在湖南建设课题研究组,并逐步把“中国唱法”独唱音乐会、“中国唱法”合唱音乐会和六幕六场的神话爱情歌剧“鹿仙之歌”等研究课题转化为成果。
王教授创造了科学、先进、创新、高效的中国声乐教学法,打破了“好嗓子是爹妈给的”传统观念,并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法,先后把许多哑嗓子、坏嗓子、无乐感的学生打造成了金嗓子,此次来淮一行四个弟子就是其中的典范。王教授开玩笑的说,“我也是‘背着小米闹革命’啊,这四个学生也是三年的教学成果,看到他们我很欣慰。”

      75岁高龄开演唱会实属少见

      他认为,音乐艺术在建国初期,主要为政治服务,其次为了身心健康、民族团结等服务。改革开放后的音乐艺术则偏重于商业性、娱乐性和对音乐内涵的研究。但是,近几年来,一些低俗的商业演出严重冲击了文明健康的演出市场,音乐艺术作为一门严肃的艺术形式已经被逐渐剥离了文化舞台,越来越受到冷落。王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仿佛自己身上有一副重担,自己有责任进化演出市场,夺回严肃艺术的文化阵地。”基于这种考虑,王教授放弃了享受晚年的安逸,毅然决然的拿起音乐这把武器,同低俗的文艺现象作斗争,争夺失去的文化阵地,用真正的艺术、健康的艺术去吸引市民,王教授先后将个人的工资、积蓄全部都投入到音乐艺术中去,在各地开办个人独唱音乐会。

      “听过王教授唱歌,才知道什么是唱歌!”这是听过王教授演唱会后市民的感叹,人们对这位75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如今还奋战在艺术的舞台上,深感敬意。但是对于此次音乐会,王教授却觉得美中不足,由于连日奔波劳累,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致使自己的嗓音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我所追求的是一百分!严肃艺术来不得半点马虎。”

      高音比帕瓦罗蒂还要高

      “被上帝亲吻过的嗓子”,这是人们对已逝的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评价,但他的高音也只能达到high C,而王教授的音域却能从low C至high E,甚至能达到high G。每天早上王教授都要用钢琴配合调嗓子,“低中高音点到那个,就要一张口唱出来,不允许有错误”这是王教授对自己的要求。严谨的态度,对音乐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造就了王宝璋教授的艺术之路。

      在谈到本次演唱会时,王教授感受最多的是,淮南市民的热情和较高的音乐艺术素质。在观众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年轻人,其中有一部分是青少年,“这说明‘中国唱法’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认可。”王教授认为,淮南的历史文化悠久,艺术资源丰富,同时拥有很多有灵气的艺术苗子。“如何提高当前淮南青少年对艺术的觉悟和素质,培养他们让‘中国唱法’成为世界领先的理念,在不久的将来,淮南的音乐艺术定能够走向世界。”

(记者 李舒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