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湖公园建设进入网上招标阶段




一直以来,淮南只有龙湖公园一座以游乐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市民在游玩时没有更多的选择,因此逐渐会产生一种想法:淮南为什么不能多建几座综合性公园。在今年的淮南大建设中,几座新的综合性公园的建设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即将动工淮西湖公园便是其中之一,它建成后将呈现给广大市民一个具有鲜明淮南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地区现状:
即将开建的淮西湖公园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十涧湖南侧塌陷区,北达十涧湖路,西近洞山西路,东到十涧湖路立交,南面为矿山和工业区(玻璃厂等)。淮西湖原名老鳖塘,现状为自然陷落湖面和湿地,绿化基础比较好。淮西湖公园位于十涧湖路南侧塌陷区,面积约230公顷,区域内现存水面开阔深邃,水环境较好,原始水体面积大致有80公顷左右。
淮西湖公园所属的淮南市谢家集区为城市的次中心城区,为该区域内仅次于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第二大公园。根据《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10)文本》中的说明:淮南市规划区以整体性的绿地结构“依山傍水,一环二带三契四脉一心,彩带串珠”,来营造“青山、碧水、绿田、煤城”的山水园林城市。而淮西湖公园就是“彩带串珠”上的一颗绿地明珠,在淮南市绿地系统结构中属于“城市明珠”级别高规格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后将成为高规格、现代化、有一流意识的以水上娱乐休闲和观光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设计理念:
所有自然公园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达到不治而治,即利用自然的力量和生态的自动维护机制来达到环境的动态平衡,这也是淮西湖公园设计理念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方案中将十涧湖路以北以及公园周边、淮西湖周边都作为限制或者禁止建造的区域,把决定权交给自然,以避免反复的建设和修改。
除了生态理念,在对各个景区的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利用了当地原有的环境,坚持走环保之路。如公园内存在的一些建筑(尤其在西片的原工业区内),由于地表的沉降,建筑被破坏,产生大量裂缝,原址的土壤也未必适合园林植物的种植,如果单纯将所有的废旧砖石运出并运入种植土进行种植,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设计理念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逐步对老建筑基地进行改良,保留原先的部分梁柱和基础结构,也维持原先的部分人行道走向和原始的高差,种植对于水分要求较少的岩生植物,建造在废墟上的岩石园,通过改善当地环境使其最终成为真正的美丽花园,并且建造的难度和所需费用都要少得多。
规划方案:
根据规划原则、定位以及淮西湖公园资源分布特点和用地现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整个淮西湖公园被分为以两片两线为主、以沿湖区域和周边区域为辅的六大分区格局。
北线——十涧湖路:淮西湖公园的北线十涧湖路是一条市政干道,红线宽度为40米,长度为2500米,规划中将道路红线外各50米作为本次绿化一期建筑用地。而南侧则以目前已经颇具规模的淮西湖为主要视点,设立各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点,如日出平台、了望柱阵、舟寻绿水、生态鸟岛等,以一种水波潋滟、恬静自然的风景吸引人们的眼球。
中线——春风大堤:淮西湖公园内原有大堤是通行要道,有着颇为流畅的线型和建筑基础。根据设计基本保持其原有走向不变,只是在局部加宽使得大堤存在进一步景观化、绿化和美化的可能。大堤两侧绿化将采用垂柳和桃花、樱花等春季开花的蔷薇科植物为主体树种,以保证绿化的通透性。
西片——矿石花原:矿石花原景区位于淮西湖公园的西片,主要包括矿石公园以及桃花源两大景区。该区域以工业和人的创造为主题,在园林中引入人的积极创作。矿石公园选择了地势较高,地质情况相对稳定的西片区域,以黑色(煤矸石),灰色(一般的素混凝土道路)、绿色(草坪及种植区域)三种原始色彩硬朗的结合,形成一种粗线条、粗质地交织的构图基础,上部以墙体断续围合,形成不同的开合空间。相对粗犷的基底和墙体上,将根据淮南的地理、历史、人文要素有序地记录和演绎一些富有情趣和科学常识的图文符号,从文化内涵上激起人们的共鸣,也构成一系列互动活动的基础,矿石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整个公园的亮点之一。桃花源景区则为依山傍水的一片依着山势缓缓降落的浅浅平原。在浓郁的背景林前,浓浓淡淡的渲染开一片荡漾着鲜活色彩的桃林,灼灼其华,成为令游人眼前一亮的游园景观。
东片——水木田园:水木田园景区为淮西湖公园东片的主要活动区域。含有树屋——年轮广场、菖蒲花溪、昼眺伊川三个主要景点,以树木的茁茁生机、水流的顾盼多情、田园的清新可人分别诠释了自然的生长和变化,体现了“MOVING”的含义。
沿湖区域——垂钓休闲区域:利用石沪围合而成的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水面,可以利用并养殖一些观赏和食用的鱼类。临近岸边区域控制地形的落差保证游人的安全,也便于区域管理。周边的景观亲切而自然,微风吹过,垂柳和水杉发出沙沙的声响,鱼儿悠闲地在水中游戈着。
周边区域:除了重点的“两线两片”区域以及沿湖景区之外,淮西湖公园还包括大量的周边区域亦即游人活动较少涉及的生态保育林地,这些区域占到公园面积的40%以上,其原貌基本为地势较高的坡地或者下陷的湿地区域。对于这些区域,将采取种植小苗、速生植物品种的方法进行以绿化、粗放型管理为主的设计和建设思路,以绿为主,力求尽快、尽量地绿,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来保证环境质量的自然回归。
这几个区域并非完全隔离独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生态长廊互相紧密联系,其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湖、两线、两片:以十涧湖路侧和淮西湖湖中长堤为景观的两条线,淮西湖东、西两翼为两片,淮西湖则是渗透和贯穿各个景点的介质,也是整个公园的水核心。
专家点评
“淮西湖公园是一个不断沉降的公园,其有沉降可能的区域几乎占到公园的一半以上,由于其下部位废弃的煤矿,所以很难用绝对精准的数据来预测它的变化。只能够用顺应自然的方式来适应和改造它。”淮南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刚勇告诉记者,淮西湖公园因为采煤破坏了地质变化,公园的整体上还以生态修复为主,避免过多开发,利用栽种乡土树种调节生态环境。因为地沉不断下陷,依据淮西湖的特殊地况,只能在此搭建轻型材料的建筑小品,主要以植物景观及水景为主。因为公园的不断沉降。所以水中植物都以浮箱形式栽种,既保护了植物又增加了观赏性,木头板房也直接搭建在树上,成为独特的一景——树屋。“此公园相对于其它几座公园,游乐性较低,主要以休闲观景为主。比如公园东部广场面积很小,多以林荫小道出现,中部以水上活动为主,最特别的大概就在西部了,西部原是采煤区,在规划中,我们就指定此处要保留采煤和沉陷的痕迹,包括会把采煤时用的一些机械留下来,成为一处采煤遗址进行展示。
目前,沿淮西湖公园北部和东部的一带绿化及旅游建设正在进行网上招标,很快将开工建设,建成后的淮西湖公园可容纳游客46700人,将成为淮南旅游线路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图一:淮西湖公园鸟瞰图
图二:北线十涧湖路效果图
图三:中线春风大堤入口景观效果图
图四:淮西湖公园绿化景观意向图
(记者 孙 鸿 王 玲 实习生 李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