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图片新闻 > 侵华日军留淮民宅隐没荒草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侵华日军留淮民宅隐没荒草中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7/10 0:10:3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7月7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62周年。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南宿舍居民区77岁孟献珍老太太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反映离她家不远的龙王山半山腰处,侵华日军留下的4栋8户青砖结构的日本式居民屋,目前已无人居住,损坏严重。

      当天上午,在孟老太太帮助下,记者在龙王山半山腰一两米高荒草中找到了这些不同寻常的建筑物。孟老太太对记者说:“这就是日军1939年下半年拿枪逼着原大通矿矿工按要求建造的4栋8户青砖结构的日本式居民屋。”

      记者走进第一栋西户,发现没有人居住的这套房屋损坏严重:门窗已损坏落在地上,房屋已无青瓦,这户主屋有4大间,与3间副屋靠一走廊连在一起,有3个3米多高的排气孔,走廊是用红木搭成,目前还没有损坏。顺着走廊,记者走进主屋,发现每间房屋有2个门,间间相通,可以径直转上一圈。房顶是石膏做的,墙与天花板的连接处装饰着带花的石膏线条,颇为精致。墙面刷着石膏粉,地面铺的是正方形水泥板,非常光滑漂亮,每间屋子约20平方米。在副屋,记者看到每间屋互不相连,面积约12平方米,内装潢与主屋相同,里面有储藏室、厨房、卫生间。孟老太太对记者说,原来住在这户的居民叫王泽宽,是1959年冬天搬来的,2006年上半年由于房屋损坏搬走了。住在这里的最后一家也于今年6月上旬搬走了。

      在采访中,在龙王山山脚下居住的矿东村、矿东新村、新市街的众居民呼吁:作为侵华日军留淮遗迹的这些房屋目前正在损坏倒塌,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不要让这些侵华铁证在岁月中消逝。

(记者 朱其好 实习生 王李瑞 叶 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