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两米就出现一个长方形大坑,坑内还不断传来阵阵异味,近日,洞山中路南侧绿化带出现的“怪事”让途经市民疑惑不已。为此,记者经探访得知,原来是市园林部门针对树木出现的症状对症下药,既改善土壤性状,又为绿化带增肥。
“绿化带被挖了一个个大坑,博物馆这一块气味好难闻,许多人围在那不知道在做什么……”7月6日上午,乘车途经洞山中路的热心市民李先生打来电话后,记者随即赶至现场进行查看。在洞山中路沿线,记者看到南侧绿化带内每隔一两米宽就被挖出了1个规则的长方形大坑,在博物馆附近,许多工人师傅正在挥锹“酣战”,只见他们将一袋袋灰褐色粉状物及黏黏的绿色固态物体倒在坑边堆积的泥土上,混合泥土拌匀后再倒进坑内,之后在其上覆盖泥土。其中,灰褐色粉状物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味。
这些人在做什么呢?原来他们是园林局工作人员,正使用药品和肥料改变土质、为土壤增肥。据现场负责同志介绍,园林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洞山中路部分树木枝叶渐稀,且不少树木树叶开始变黄,经邀请省农林专家会诊后,确诊因土壤性状改变所致。“你看,那棵树就比较明显……”记者顺着该负责同志的手势看去,果然看见1棵玉兰树底端部分树叶严重发黄。据了解,在多年来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垃圾存在部分不合理处置的情况,在绿化带中堆积后便导致了土壤的碱化,影响植物对铁的吸收,从而导致植物缺铁后叶面开始黄化。有的植物尚未出现黄化现象,也并不能说明它们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就很好,所以洞山中路上的树木应及早进行救治。如今,洞山中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造,绿化带内的植被都被移走,为改善土质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条件,因此,在对这些树木进行“体检”后,园林部门展开了这次行动。
据介绍,绿化带内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坑距来挖坑,每个坑长、宽分别为2米和1米,深0.8米。粘稠的绿色固态物为硫酸亚铁,即俗称的绿矾,用来增强土壤的酸性,而灰褐色粉状物为有机复合肥,因是由鸡粪经特殊处理后加工而成,所以仍散发出异味。对于挖坑过程中挖出的炉灰和石子,以及布满垃圾的泥土,园林工人们将会将其移除,再从别处运来泥土重新进行填埋。
(记者 吴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