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控筑屏障 科技赋能固根基
——中煤新集公司筑牢安全防线推进高质量发展
地层深处,乌金涌动,安全是煤矿人最坚实的底气。在中煤新集各煤矿的井巷之间,“安全第一”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贯穿采掘、运输、检修全流程的硬标准、实举措——从智能监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值守,到班组安全晨会“人人讲风险”,这座煤海“堡垒”正以全方位、无死角的防护,守护着每一位矿工的平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我们要始终将安全生产置于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以‘精准防控、技术赋能、标准引领’为三大抓手,系统部署、多措并举,推动安全管理提质升级,为企业稳健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中煤新集公司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迅速行动,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作为煤矿管理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安全是首责,既是政治要求,也是发展所需,更是职工所盼。”中煤新集公司刘庄矿业党委书记苏多云的这番话,道出了新集人对安全工作的核心认知。
精准防控,筑牢灾害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煤矿生产,地质先行。新集公司坚持“预防为先、防患未然”的治灾理念,将地质超前探查作为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通过持续加大勘查投入,综合运用物探、钻探等先进技术手段,精准勾勒井下地质构造脉络,建立动态更新的地质信息数据库,为科学治灾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140505工作面沿空回采的地压治理、140506工作面回撤的顶板管理,每一项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麻痹、一丝侥幸。”阜阳矿业矿长王多浩在安全工作部署会上的强调,折射出公司对重点风险的高度警惕。
针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点,新集公司推行“一点一策”专项管控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处置流程和应急方案,形成“辨识—评估—管控—验收”的闭环管理。
安全监察局驻新集一矿安监处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周剑对此深有体会:“对各类安全风险要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做到有效应对、科学防范。”他带头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对灾害治理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小到支护参数调整,大到治理方案优化,都严格按标准把关,确保每一项治灾措施落地见效,从源头上遏制灾害隐患。
技术赋能,激活本质安全的“内生动力”
“以前靠炮掘,‘打眼、放炮、出矸、钉道’一套工序下来,职工浑身裹着煤尘和汗水,一个班顶多推进两三米。现在盾构机一上,按下按钮就能自动掘进、同步出渣、实时支护,效率翻了好几倍。”有着20年掘进经验的新集二矿综掘七队跟班队长王军友,言语间满是对智能化装备的认可。
该公司积极组织技术骨干赴行业先进单位对标学习,主动引进智能化、自动化装备,推动作业方式从“人海战术”向“技术集约”转变。近日,公司“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项目,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审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其技术创新能力迈上新高。
在地勘领域,技术升级的成效同样显著。地勘公司一矿项目部充分发挥底板巷全方位钻机“两旋转”“两移动”的快捷调整优势,实现钻孔作业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提效,项目部经理李超龙在班前会上喜报频传:“9月份完成钻孔进尺1.18万米,超计划38%;10月份又将提前5天完成月度考核任务。”
新集公司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应用新型装备,不仅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更显著提升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安全生产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屏障。
标准引领,夯实安全管理的“根本支撑”
“以标准化达标创建为抓手,按照‘总体推进、齐抓共管、正向激励、失职追责’的思路,分阶段制定达标规划,强化过程考核、监管和效果检验,助力标准化动态达标。”安监局党委驻矿安监处副主管胡新春介绍道。
新集公司通过专题培训、事故案例分析、标准化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引导全员树立“标准保障安全、标准提升效率”的理念共识。公司以岗位操作标准化为核心,修订完善各工种作业规程和安全标准,明确操作要点、安全禁忌和考核细则,并通过技能竞赛、现场实操演练等方式,让“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在设备维修领域,设备维修公司针对流程繁琐、安全效率低的问题,推行“一站式维修服务”标准化模式,重组优化维修工序,实时跟踪设备送修、检修、验收全流程,将设备平均维修周期从5天缩短至3天,维修效率提升40%,安全更加可靠。在上饶发电项目中,团队严格对标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标准,以全流程高标准管控施工细节,近日成功获评“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工程建设项目”。
临近年底,新集公司明确“稳节奏、保安全”基调,严禁抢进度、赶工期等短期行为,建立苗头性问题预警机制,防微杜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持续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安全防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职工福祉提供坚实保障,全力谱写安全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鲁松 通讯员 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