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侨力谋发展 奋楫扬帆启新程
——在淮高校中央企业侨联组织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从省侨联获悉,2025“侨韵江淮·侨与中国式现代化”短视频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我市选送的两部作品,安徽理工大学侨联《汇通天下侨智 赋能江淮新篇》和中煤新集侨胞之家《侨聚江淮 赋能江淮——中煤新集侨胞之家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双获奖,作品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充分展现了全市科教能源战线侨界儿女投身助力淮南高质量发展的靓丽风采。
坚持思想引领,建强组织队伍
近年来,在淮高校中央企业侨联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同圆共享中国梦”为主线,加强归侨侨眷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侨界职工厚植家国情怀,立足岗位作贡献,涌现出一批先进组织和人物,安徽理工大学侨联被授予“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称号,中煤新集赵常鸿荣获“安徽省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建立高层次宣讲学习平台,安徽省高校侨联联合会学习第十一次全国侨代会精神在安徽理工大学举行,中国侨联基层建设部负责同志出席并传达大会精神。中煤新集邀请省侨联专家来淮开展《嘉庚精神与当代侨界企业家精神——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专题授课,不断提升侨界群体和侨联组织工作者理论业务水平。
发挥侨智先导,助力侨企发展
在淮高校中央企业协同我市相关部门、涉侨企业,创新“政产学研用”多元合作,打通科教产业融合通道,高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发挥留学归国人员近四成的人才优势,努力实现向“安理智谷”的跨越式转变,加速形成原始创新研发“1+3”科技策源地。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安徽精益源科技聚焦矿山智能化建设,全力推进矿山优化调度的策略与算法应用、数字孪生平台构建与功能实现等研究应用。
中煤新集职工、美国侨眷刘开健组织参与《5G在火力发电场景的应用》项目,成功实现国际首台套电力虚拟DCS控制系统随机组建成投用,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同安徽山河药辅合作,加快淮南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储备优秀人才。
夯实阵地建设,凝聚侨心侨力
在淮高校中央企业侨联组织专项筹措安排5万元经费用于为侨服务工作,确定4名兼职工作人员,组建30余人侨联志愿者队伍,充实壮大侨联组织力量,从硬件上确保,从软件上更新,实现“有组织、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安徽理工大学侨胞之家获批成为安徽省第一批星级侨胞之家,中煤新集成功创建我省首家驻皖央企侨胞之家。
组织20余人次参加中国侨联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法律宣讲、最高法立案庭在线调解实务工作培训等,3人参加全省基层侨务专题培训。3名同志作为我市代表光荣参加安徽省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聚焦侨联事业蓝图,共商发展大计。
丰富活动载体,增进侨“脉”认同
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淮南地方风俗,在淮高校中央企业侨联组织开展“侨胞回家过节”系列活动,邀请归国留学人员、侨界群众参加联欢、灯会、书画展等联络联谊活动,侨眷职工家属撰写优秀文章入选《我与新集故事》《新锐评》等文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组织参与“走进安徽侨史馆”“侨观淮南”“校园开放日”“国企开放日”等活动,让更多侨界群众零距离了解城乡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组织侨联志愿者进社区、入村镇、到家庭等,开展科普宣传、健康检查、法律咨询等社会公益活动20余场次。对家庭发生变故、身患重大疾病的涉侨职工家属实施临时救助,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走访慰问,发放现金物品价值1.2万元,将党的关怀温暖送到侨界群众的心坎上。
以赤子之心书写家国情怀,以智慧之光照亮美好未来。在淮高校中央企业侨联组织将不忘初心使命,在知侨暖侨、爱侨护侨、惠侨利侨上下功夫,搭建党与侨界人士的连心桥,打好新时代“侨”牌,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切实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为助力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作出更大侨界贡献。
(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