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书写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绿色答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书写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绿色答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18 9:15: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1月16日午后时分,初冬的暖阳洒向大地。记者来到位于八公山区的新庄孜采煤沉陷区,看到今年7月份刚刚修建好的5公里骑行绿道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骑行队伍。记者随机喊住了三位骑行队员,攀谈后得知,三位老人家住谢家集区,都有70多岁了,骑行也有十几年时间。79岁的沈长荣老人高兴地说,“这么干净、安全的骑行绿道让我们特别享受骑行带来的快乐。我想给这条路点一个大大的赞!”老人家开心的笑容溢于言表。

谁能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房屋开裂、地面沉降、杂草丛生的采煤沉陷区?修复后的新庄孜采煤沉陷区,道路宽敞、环境优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是我市以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为抓手,全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生动缩影。

“以前住这儿,心里总是悬着的。”在杨家地村新建好的公园,记者见到了正在挥拍打乒乓球的郑明长夫妇,他们是采煤沉陷区的老住户,“以前道路泥泞,晚上也没有路灯,什么都看不见,生活特别不方便。现在好了,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还装上了新能源环保路灯,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越过越舒心,感觉生活更有盼头了。”

淮河能源集团生态修复公司工作人员姜子亮向记者介绍,八公山区新庄孜采煤沉陷区项目于2023年8月开工,今年9月完工验收。项目采取“煤矸石清运+场地平整+土地复垦+道路、水渠修复工程等,并加以节点景观、配套种植、亮化”等综合治理方式,累计修复耕地2385亩,新增耕地约454亩,修复农村生产道路7.6公里,修复农田水系3.6公里,安装邻水护栏466米,安装路灯84套;新建涵洞16处以及亮化工程、停车场工程,昔日破旧的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为老百姓们带来了绿色、健康的新生活,也为我市转型发展增添了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淮南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采煤沉陷形成的地形地貌既是环境问题,也是生态资源。近年来,我市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建则建”的原则,持续推进具有淮南特色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新模式。大力实施生态修复,落实以用促治、以用定治,可有效发挥沉陷区废弃地、坑塘及大范围水域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复垦耕地、建设水域景观,有效增加粮食产出,改善区域小气候,推动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综合治理落地见效。

“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主责主业,明确发力重点。严守底线,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制度,同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守护绿水青山。强化引领,推动城乡‘一盘棋'’市域一体化‘,刚性落实’三区三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保障发展,通过要素精准配置、构建’七个一‘联动审批工作机制,用地保障更加有力,服务效力不断提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贡献坚实的自然资源力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同志表示。

(记者 周莹莹)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