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近年来,我市聚焦企业所需所感,部门协同联动、市县区纾困帮扶,全力提升为企服务质效,内抓创新驱动、外抓要素保障,持续推进优化为企服务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同频共振、精准培育,助力企业梯度成长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同频共振、精准培育指导,做到“企业有所缺、政府有所补”,有力助力企业梯度成长。淮南文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淮南经开区,主营特种电线电缆,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前五。企业近3年销售收入近7亿元,上缴税收1.4亿元,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跃升。
近年来,企业陆续获得省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小巨人”企业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工业设计中心等称号,也获得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多项政策资金的连续支持。
淮南经开区在企业帮扶方面,建立项目审批、帮办代办、调度推进、政策兑现闭环服务机制,实施“育苗—助长—培优”全周期服务企业机制,建立遴选筛分机制,支持企业开展高端产品重点攻关和应用示范,引导企业沿“省级新产品—首创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梯次升级,坚定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主动作为、全面帮扶,助推企业加速发展
政府有作为、企业有发展。近年来,谢家集区多向发力深化为企服务,区领导“实打实、一对一”跟踪联系包保重点企业项目,解决企业用工、融资、手续办理等实际问题。
安徽新南港汽车智能安全零部件有限公司位于谢家集区,主营汽车气囊囊袋制造。近年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中国联通、安徽理工大学深度合作,基于“5G+工业AI”融合创新,在创新发展、专精特新培育及智能化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新南港落地谢家集区,厂房购买采取“定制+代建回购”模式,分5年完成回购,在缴纳首期房款时,即办理了不动产证用于企业融资贷款,区政府积极帮助企业有效协调对接金融机构,大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同时企业获批国家“两新”项目专项奖补资金1178万元,利用该资金,加速了企业智能化生产线的落地投产,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政府的持续帮扶和精心呵护,企业的发展信心倍增,企业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产值也实现了倍增。2023年落户谢家集经开区时,产值为8300万元,2024年提升至1.3亿元,2025年前10月已实现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77.6%。
纾困解难、协同发力,支持企业做强做大
安徽嘉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煤化工园区,主要产品为苯乙烯、聚苯乙烯。一期年产35万吨苯乙烯项目、二期年产20万吨聚苯乙烯项目投资20亿元,均已稳定投产。2022年至2024年,累计营收近百亿元。目前,三期年产15万吨聚苯乙烯项目正在积极筹备中。
今年10月份,平圩电厂通知将根据电网调度机组停备和检修计划安排,蒸汽供应预计降低50%。嘉玺新材料正值用气高峰期,将面临苯乙烯装置非计划停车,会直接导致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市工信局接到企业诉求后,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快速响应,建立“部门+企业+电厂+电网”沟通机制,主动对接省电网和华东电网调度,根据我市重点企业用能需求实际,积极争取电网调度优化调整,实现保供不扰网、稳产不停车,有效保障了企业用能。近年来,企业在市领导、市直部门和园区的大力支持下,深化产业链布局,不断发展壮大,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
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保障要下“先手棋”,认准方向、谋定而动。近3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淮南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淮南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淮南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实施方案》《淮南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等支持文件,建立完善涵盖发展路径、政策保障、发展服务等方面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各职能部门引导企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和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强化龙头引领、强链补链、数智赋能、协同提升,大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同时,深入开展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等帮扶活动,全市各级干部深入走访企业,收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诉求,推动解决企业发展共性问题,促进更多惠企政策和务实服务举措落地,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通讯员 李义 记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