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笺“淮”味 半阙创程
——记淮南故拾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传龙
在见到淮南故拾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传龙之前,我们很难想象,一块普通的肥皂,竟能承载如此多的故事。
采访地点约在春申书局的DIY专区。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那些造型别致的香皂上——寿县古城墙的雄浑,八公山梨花的清雅,还有还原经典包装的怀旧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皂香,混合着年轻人的欢声笑语。
“为什么要回来?”
这是我们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上学时,就研发了“校园跑腿小程序”;有着京东、东软睿驰和外企的工作经验,却回来“卖肥皂”,这个选择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
孙传龙声音平静:“每次回家,看见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老品牌渐渐沉默,心里总不是滋味。”说话时,他正帮一个大学生调试香薰模具,手法熟练得不像个“老板”,倒像个邻家学长。
他带我们回到2024年夏天。那时的他,抱着样品箱穿梭于大学校园、社区市集、网红店铺,一遍遍讲述“玉兔”的故事。有人笑说这是“奶奶用的牌子”,他并不争辩,只微笑回应:“是的,但我们想让它成为你也会爱上的牌子。”
老品牌的新生!
在采访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提到“玉兔肥皂”在年轻人中走红时,孙传龙的眼睛就会发亮。他给我看手机里的一段视频:五一假期,春申里文创市集上,一位安徽理工大学的女学生在他的摊位前驻足,仔细挑选了三块肥皂,说要寄给远方的室友。“那一刻我明白,老品牌缺的不是市场,而是与年轻人的情感连接。”
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电视剧《六姊妹》播出之后。当玉兔肥皂的镜头在央视荧幕上出现,他的手机被订单淹没。“一夜之间,三百多单。”回忆那一刻,他的声音仍带着悸动。
“老品牌不是老了,只是需要新的表达方式。”这句话,孙传龙反复说了三次。
的确,在他的手中,肥皂不再是单纯的清洁用品,而是变成了城市文化的载体。那些融合了淮南元素的文创造型,让本地人感到亲切,让外地游客觉得新奇。这种“复古+创新”的玩法,恰恰击中了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
完整接纳的温度……
让我们触动的,不仅有孙传龙的创业故事本身,还有这座城市对他的包容与支持。
市委人才工作局、团市委频频而来,为他带来最新政策信息和服务保障;春申里文旅街区主动减免租金,只为说一句“年轻人创业不容易”;邮政部门携手开发联名明信片,让皂香随信笺远行;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茅仙洞庙会、淮南名特优展销会上,最好的展位总为他预留……
这让我想起孙传龙说的:“在大城市,我可能只是颗‘螺丝钉’;但在家乡,我感受到了被完整接纳的温度。”
这份温度,也催生了更广阔的梦想。他从玉兔出发,却未止于玉兔——以《淮南子》文化与二十四节气为灵感,他创立香薰品牌“悦涣”,为酒店与房企定制专属气息;将天兵汽水铺进1952淮河老街,让它与牛肉汤成为“最佳搭档”;助力益益牛奶走进全省连锁超市。
采访间隙,不断有年轻的创业者过来打招呼。他们中有做牛肉汤文创的,有开发泥塑玩具的,个个眼里有光。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我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能量——那不是单打独斗的创业,而是一个年轻社群的共同成长。
孙传龙说,他们经常在这里交流到夜晚,有时为了一个创意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为彼此的突破欢呼不已。那不是孤独的创业,而是一场青春的共振。
记者手记:
回程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想:什么是城市的新生?或许不只是高楼大厦的崛起,更是像孙传龙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并且能够留下来。他们用新的眼光打量故土,用新的方式激活传统,让老品牌焕发新生,让城市记忆得以延续。
这块小小的肥皂,照见了一个“00后”的创业梦想,更照见了一座城市拥抱年轻的姿态。在这个意义上,孙传龙卖的不只是肥皂,更是一种关于故乡的新的想象。
(记者 张静 焦孝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