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把唐诗“栖落”在田埂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5G工厂点亮智造新未来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把唐诗“栖落”在田埂上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11 9:47: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把唐诗“栖落”在田埂上
——记淮南潘集区杨雪养殖场厂长杨雪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的不是课本,是贺疃的天空。

我们循声扎进去,被一片白羽撞了个满怀,羽毛那头,站着笑出酒窝的姑娘——杨雪。

白羽翻飞,阳光被扑棱的翅膀切成碎银,洒在她灰色的工装肩头。她抬手挡了挡风,喧闹的鹅群安静了许多,如同被按下了静音键。

那一刻我们恍然:课本里,那首流传千年的唐诗,被她搬到了乡村振兴的现实舞台。

“我试试!”,三个字转身,从童话课堂到“鹅”声嘹亮

命运的转折,常始于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2020年3月,疫情笼罩,潘集区杨祠村的微信群里弹出一行焦急的文字:“这批鹅再没人接,就真都要完了。”因为饲料和经济问题,养殖户老杨的800只小鹅已断粮三天。

回复他的,是20岁的幼师杨雪——那个平时在群里教大家唱歌、宣传防疫的小姑娘。

“我试试!”三个字轻却坚定,为她敲开了一扇截然不同的人生之门。

当她向父亲宣布“我不去幼儿园实习了,我要回家养鹅”时,回应她的是长久的沉默。

“你可想好,养鹅又脏又累,你是小姑娘,当幼师多体面……”父亲的话重重落下。

杨雪低着头,却清晰地看见了话缝里的现实:姐姐已嫁,弟妹尚小,家里那4亩地的麦浪,再高也遮不住父亲被生活累弯的腰。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轻得像羽,却烫得像火:“爸,我决定了。”

第二天,她用全部奖学金,接盘了老乡急于脱手的800只鹅。“定金转过去的时候,手都是抖的,感觉不是在买鹅,是在押注自己的未来。”

800只鹅进场那天,朝霞将它们的绒毛染成金粉色,像一片会走动的云锦。她给领头鹅起了名字:小雪、团子、碎银子……   

280天的养殖周期,饲料配比、温度控制,每一步都是学问。也就在那一天,杨雪挽起了珍爱的齐腰长发。凌晨五点起床打鹅草,三个月穿坏两双“迷彩小白鞋”;月朗星稀的夜晚,她仍在鹅棚添水加料;为打开销路,她举着手机在鹅棚直播。直到一根鹅羽轻盈落于发间,弹幕刷过“仙女养鹅”,她才第一次感到,自己与这片土地的新故事,正被世界看见。

三个月后,第一批鹅出栏。尽管杨雪小心翼翼地摸索实践,出栏量仍不足原计划的10%。她把失败教训和经验写满一本笔记,在封皮上郑重写道:“它们是我第一批学生,也是第一批老师。”

九万块的“学费”,在眼泪与泥泞中为鹅筑起“不会生病的家”

创业路上有初见的感动,更有成长的阵痛。

2021年夏,杨雪创办的淮南潘集区杨雪养殖场,将鹅群扩充到2000只,可资金却几近枯竭。

转机来自潘集区共青团为她推荐的淮南市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单笔最高50万,贴息,最高可享 3年。”

这剂强心针,让她在银行工作人员“小姑娘养鹅能行吗”的疑问前,自信地亮出自己设计的LOGO——一只由麦穗与丝带构成的水墨风白鹅,下方是拼音YANG XUE。“这不是普通的鹅,”她笑着说,“这是会跳舞的乡村振兴。”

区农业农村局派出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帮助解决道路、环保等难题。农技站的老李头成了杨雪最敬重的老师。他教杨雪给鹅打疫苗时总念叨:“丫头,这针要像绣花。”她便真的把防疫记录本画成了刺绣图样,每一针都记录着成长的足迹。

然而,考验猝不及防。2022年梅雨季,连续大雨,新场地的排水系统尚未验收,上百只种鹅一夜之间倒下。她背着病鹅往农技站跑,半路摔进水沟,鹅死了。她浑身泥水坐在雨里,失声痛哭。

“那次亏了9万啊。”那个雨夜,她边哭边拌料,泪珠砸进饲料槽。鹅群却围拢过来,用喙轻啄她的裤脚,仿佛在无声地安慰。

第一时间加高棚顶、装饮水线、引风机、自动化清粪设备……她到养殖大户的养殖场学习,拍照片、量尺寸、画草图,回来连夜盯着施工队干。

“那时候我就知道一点:鹅不能白死,我得给它们一个‘不会生病的家’。”

改造后,鹅群成活率从原来的不到80%,稳定在了96%以上。

2024年腊月,她卖出第一万只鹅,销售额首次突破7位数。父亲笑得流泪:“我女儿不是瞎折腾,是给土地挣脸面!”

从“鹅棚哭包”到“杨厂长”,留守妇女的“星星工厂”

鹅场稳了,杨雪的心开始“不安分”了。2024年春节,她盯上了村里闲置的扶贫车间,她成立“雪羽共富工坊”,招募留守妇女,制作手工收纳包。嫂子们把布头扎成彩球,说这样清点时像在数星星。最新设计的草编包上,杨雪让绣娘缀了几根真正的鹅绒,阳光一照,便泛起珍珠般的光泽。

今年2月,新厂正式开工。9月,她接到电商平台的4万个收纳包订单。嫂子们日均最高收入达180元,最高的一个月拿了5000多元。大家说:“跟着小雪干,既能照顾家又能赚钱!”

站在2025年秋天的打谷场上,杨雪的成绩单已然耀眼:淮南本地和山东的养殖基地,年出栏肉鹅2万余只,产值200余万元。而她的下一步“向日葵计划”更令人神往:在鹅场周边种下300亩油葵,当金黄色的花海追随着太阳,她的鹅群也将展开羽翼,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写下属于新时代农人的华章。

采访结束,正午的阳光将鹅棚映照成一个巨大的柔光箱。杨雪穿着工装裤,在洁白的鹅群中轻盈转身。她说:“土地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这片土地值得被看见!”

记者手记:

杨雪的创业故事里,没有一蹴而就的“逆袭神话”,只有一次次把眼泪拌进饲料里的倔强生长。她让“00后”的青春与“新农人”的担当,在同一片泥土里深深扎根、热烈相逢。于是,让“乡村振兴”这个宏大的词汇,化作了稻田上空那一片片掠过的、充满希望的白色羽翼,以及嫂子们手中崭新的工资条。

或许,这就是青春最本真的模样——不必特定的路径,只需一颗敢闯肯干的心。心中有光,脚踏实地,脚下奋斗的每一寸土地,便是最好的舞台。

(记者 张静 廖凌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