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昆仑山下那些定格在时光里的皖和新篇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昆仑山下那些定格在时光里的皖和新篇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4 7:42: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随着淮南文旅志愿服务队旅程步入后半程,四千公里的跋涉、连轴转的表演带来的困乏以及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挑战,逐一考验着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身心。正是这些磨砺锻造了最真挚的情感,留下了旅程中最触动人心的一幕幕。在九天时间里完成了八场演出,这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汗水、执着与那份无需言语的内心共鸣。

“锣鼓声起,病痛皆忘”

——舞台上的信念与坚守

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影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前,寿州锣鼓的传承人吴家安还在发着低烧。早上体温一度达到39度,吃过药后依然感觉浑身乏力。“头痛欲裂,脑子现在是浑的。”他坦言,同样情况的还有队友王传阳。

寿州锣鼓的表演需四人协作,互为关键,缺一即损其完整。“我们此行仅四人,各司其职,不容替换。即便抱病,亦不得请假,否则演出便难以圆满。”王传阳的话语简单而坚决。

然而,伴随着锣鼓的震天响声以及台下观众如海浪般的掌声,一幕奇迹发生了。吴家安回忆说:“一旦站上舞台,感受到同学们的掌声,情绪便随之高涨,不由自主地跃动起来,全然忘却了病痛的折磨。”他的眼中依旧闪烁着光芒,这场演出对他而言,承载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在这里,我要用比家里多出两倍的努力来演绎,因为新疆的朋友们还未曾领略过寿州锣鼓的魅力,我渴望将它的最美风貌呈现给他们。”

这种压力,甚至超越了过往在国家级舞台上的体验。吴家安坦言:“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以往登台从未有过如此紧张的感觉……总是担心每个创意之间的衔接会出现微妙的迟滞,生怕出现失误。”这种紧张源自对文化深厚的敬意,以及对交流机会的无比珍视。

推剧非遗传承人石岩岩与童景鸳共同缔造了“七天八场”的壮举。他们感慨:“尽管行程紧凑、疲惫不堪,但每场演出的观众都展现出极高的热情,这让我们深受触动。”石岩岩记忆犹新的是,每场演出落幕总有不少观众守在巴士旁,和他们挥手告别,直至车辆消失在视线之外。“踏入和田,就如同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石岩岩深情地说。

“菊花豆腐”与“百寿碗”

——细节处的匠心与温度

背后的坚守,同样动人。

为了呈现最正宗的淮南豆腐宴,厨师李新东和常雪原从淮南带来了特制的八公山豆腐。20斤豆腐经过精心包装、加冰保鲜,跨越千山万水。活动前夕,他们准备食材到将近凌晨一点。

“菊花豆腐羹”要在方寸之间的豆腐上切108刀,让豆腐在清汤中如菊花般绽放。这道菜不仅考验刀工,更考验耐心与定力。在和田学院的展示现场,这道佳肴一经亮相,便引来了师生们阵阵惊叹。

同样注重细节的还有寿州窑的展示,工作人员宗晏宇带来的“百寿碗”上刻有一百个不同字体的“寿”字,成为学生们争相询问的焦点。“有学生想要回去送给父母、爷爷奶奶,还有学生想要回去泡面,因为碗很大。”宗晏宇笑着回忆,她告诉学生们,这个碗不用洗洁精,油污一擦就掉,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文化传播中最有温度的部分。它让遥远的淮南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亲可近。

“你们很美,所以淮南一定很美”

——来自心灵的回应

最让队员们动容的是那些来自观众的最直接、最真诚的反馈。

在墨玉县第五中学,舞蹈演员过雅婷和队友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台下同学们的热情呐喊和热烈的掌声真的让我们感到特别暖心和欣慰,也让我们的表演更加真情流露。”过雅婷称,而更让她难忘的是一位小姑娘的话:“因为你们很美,所以淮南一定很美。”这句充满诗意的话语让她瞬间泪目。

在约特干城,身着维吾尔族艳丽舞装的演员王娜娜意外地被游客们误作景区一员,纷纷与她竞相合影留念。孩子们尤为热情,这让她既感意外又满心欢喜。王娜娜为此次表演亲自动手点缀头饰,细腻编排每一个舞蹈动作,她的这份专注和热忱收获了观众的由衷赞赏。

年仅13岁的小姑娘热孜耶·麦麦提艾力的发言道出了众多新疆孩子的心声:“我对淮南这座城市充满了喜爱,我发现你们每一个人都如此热情、友善,你们那儿的人都很美,这让我相信淮南同样会是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城市。”这次意外的相遇还激发了她人生的新梦想:“我原本打算成为一名护士,安静地生活在这里,但遇见你们之后,我决定要成为一名主持人。”

“我感恩中国共产党”

——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

在洛浦县的最后一场演出,一位56岁的本地阿姨眼含泪光,紧握着队员们之手。她感慨道:“我感激中国共产党,是党让我的生活焕发新生……党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目睹来自淮南的精彩演出、品尝到淮南豆腐的美味,她内心的感动如潮水般汹涌。“安徽淮南,我们伟大祖国的瑰宝之地,你们的美食令我赞叹不已,尤其是那豆腐我深爱之至;你们那里的人也是如此美丽动人。”这位阿姨的肺腑之言把个人际遇、党的恩泽与民族大团结巧妙融合,成为此次行程中最动人、最深刻的家国情怀写照。

“完美收官,新疆再会”

——不舍与期盼

当最后一场演出落幕,队员们合影时喊出“完美收官,新疆再会”的口号,其中包含了太多不舍与期盼。

舞蹈演员方路娅在新疆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生日。“我的同事还有孩子们跟我视频,给我带来的祝福,特别开心,非常幸福的一个生日。”这个在四千公里外度过的生日因为这份特殊的经历和队友们的温情,而变得独一无二。

九天时光转瞬即逝,但这份由艺术、文化、真诚缔结的情感纽带却深深地扎根在了昆仑山下,也留在了每个队员的心中。文化润疆,润的不仅是土地,更是人心。当寿州锣鼓与新疆手鼓共鸣,当淮南剪纸在和田学子手中绽放,当豆腐的清香飘荡在戈壁绿洲,皖和两地的人民早已心手相连、亲如一家。

这段跨越四千公里的文化之旅以坚守与感动书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也为未来的交往、交流、交融,铺就了更加宽广的道路。

(记者 谷荣 通讯员 张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