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寿州古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寿州古道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24 9:14: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古道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据周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市有侯馆,馆有委积”,可知我国先秦时期的道路交通已具相当规模。

春秋时期,列国多在中原地区。寿春地处南北要冲,故古道多经于此。诸多史书已载明寿春水陆古道,东晋伏滔在《正淮论》中称:“寿阳东连三吴之富,南引荆汝之利,北接梁宋,平途不过七百;西援陈许,水路不出千里。”

寿春镇总兵官题名碑记曰:“江南诸州郭趋中州秦陇者,必道寿春;河山以东诸州郭趋吴、闽、粤者,亦必道寿春也。”《正淮论》又云:“寿春为吴楚陈蔡之要地”。吴楚争战于江淮之间,春秋初期寿春属州来古国,蔡国位于州来以西,相距甚近,后州来成为蔡国都城。寿春北有乾溪与城父,位于今亳州境内;东有钟离(今凤阳)古国及向国(在今怀远);东南有皋,齐、鲁等国与吴先后会盟于此,意在谋楚。

吴楚相争,寿春居其中,古道多经此地,故诸多史籍皆有记载。寿春地处楚吴之间,古道上常有使者经行。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宓子贱出使吴国,所行路线即经寿州一条古道,大致自古州来邑(后为寿春、寿州)的十里铺、陡涧铺、曹村铺、四十里冈铺,渡肥水(后为望春湖、瓦埠湖)至瓦埠。宓子贱行于古道,突发疾病卒于瓦埠,葬于铁佛冈。瓦埠因此得名君子镇,后建君子祠。

《荀子·儒效》载,周初分封七十一国。至春秋,诸侯兼并,形成齐、晋、楚、吴、越等“春秋五霸”格局,见于史册的诸侯国仍约百余,如鲁、卫、曹、郑等中小国家。至战国,进一步兼并形成“战国七雄”。此时城市与贸易兴起,《史记·货殖列传》载:“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作为楚国都城,道路愈发重要。鄂君启经营贸易的“车节”铭文(释文)有:“自鄂往,庚方城。庚象禾、庚畐焚、庚繁阳、庚高丘、庚下蔡,庚居巢、巢郢”。古道绕行今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四省,至太和、新蔡间入安徽境内,自临泉南达下蔡(下蔡即古州来地,其时无寿、凤之分;蔡迁州来,与上蔡相对,故称下蔡)。因古时“居巢”有二,故有两条路线:一是东行沿宓子贱所行路线,自瓦埠向东,至居巢(今三义集一带古称居集);二是自下蔡转东南,经圣佛寺、朱家集、尹集、庄墓桥、车王集、下塘集、罗集,过合肥(或转南肥水),达居巢(今巢湖市一带古亦称居巢),最终至湖北郢都。此道今称“鄂君启节大道”。

秦时,寿州自州前铺,经东廿里铺,北达山荒铺,为寿凤古道,当时称为驰道。光绪《寿州志》引《水经注》称该道为“元康南路驰道”。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第二次南巡,所行路线为:自咸阳出发,经彭城、郸县、寿春,至六安、居巢,再至衡山、南郡。此道亦为九江郡治寿春通往南北之驰道。

汉代寿春为淮南国,与汉室往来频繁。淮南国除为扬州郡治,辖寿春、安丰两县。出城南行,经州南十里杨家桥铺、二十里碓亭铺、五十里井亭铺,抵达安丰城,为一古道。该道沿用甚久,宋代王安石曾行此道,其诗《送张公仪宰安丰》云:“秘书一官聊自慰,安丰百里谁复叹。扬鞭去去及芳时,寿酒千觞花烂漫。”铺舍为驿站一种,官设用于急递诏书、公文及信件。铺司为官,铺兵为卒,备有铺舍、铺马。

寿州古道多为天然土路,周边荒草孤寂,雨天泥泞,晴天扬尘,部分路段仅容一马一人。唐代诗人皇甫冉在出使寿州淮路途中赠诗刘长卿曰:“榛草荒凉村落空,驰驱卒岁亦何功……乡路遥知淮甸外,故人多在楚云东。”古时都城外百里内为“郊”,郊外称“甸”。

明清以来,史籍所载古道较前增多,寿州城主要对外干线有四条:

一为寿州至六安道,有东、南、西三线。东线出州城南,经西陡涧店、毕家店、真武庙店、青莲寺、保义镇、青峰岭、三觉寺至六安,自三觉寺岔向东南可达合肥或舒城;南线自安丰铺(古安丰城)向南,经杨仙铺、谢铺、高黄铺至六安;西线经正阳、迎河、隐贤、马头至六安。

二为寿州至合肥道,有二线:一自州前铺(州驿)、南十里铺、陡涧铺、曹村铺、四十里岗铺,过瓦埠河,至瓦埠驿,向东经铁佛冈、筑城铺、枣林铺、桑科铺,向南达合肥,向东至定远;二自东津渡向东南,经圣佛寺、朱家集、尹集、庄墓桥、车王集、下塘集、罗集至合肥。

三为寿州至凤台道。明时蒙城属寿州,州至凤台大道亦即至蒙大道。自州前铺,至东廿里铺,至凤台山荒铺(向东可达怀远);再北行可抵蒙城、亳州。清代此道仍沿用。

四为寿州至凤阳道。明代凤阳府辖寿州,自寿州城,经东津渡、鸭背铺、安成铺、田家庵、洛河涧,至凤阳府城。

民国时期寿县地图上,城西至正阳关之路仍标注为古道,经二十铺、双桥集、三十铺、皮家店、丰庄铺、五里铺达正阳。昔时古道经老三十铺街道,商铺林立,戏台、澡堂、旅店、饭馆热闹非凡,集市繁荣。今新路线已大变,新道位于古道以南。

除寿阳八景外,古时寿州尚有一景曰“车路往還”,描绘的应是古道风貌:夕阳西下,西风瘦马。有诗咏道:“已去仙车迹未残,雕轮碾处路犹宽;云飞宝马嘶风劲,月吐明珠照乘寒;万叠松涛生谷底,九重星座落淮干;凭高君有驰驱意,广辙凌霄蹈不难。”

古道不仅是路,更是人类进步的标识,让相遇在驿站中交换目光;它也是时光的记事本,将征战与相会、别离与重逢写入坎坷之中。如今虽古道已成公路,马车变为车辆,但我们踏上这些古老路径时,仍可听见历史的回响,在风中,在雨里,在云间,在每一块道旁沉默的石头与青草之中……

(王晓珂)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