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望闻问切”,解基层千千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望闻问切”,解基层千千结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17 8:00: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基层治理的细微处,往往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智慧。谢家集区人民法院“谢大姐”调解工作室,正是这样一个将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生动样本。近日,该工作室获评省级“皖家平安”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不仅是对其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淮南落地生根的生动诠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婚姻家庭纠纷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们的切身权益。面对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单纯依靠司法裁判往往难以彻底化解心结。谢家集区法院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治理痛点,早在2019年就创新引入具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妇女干部担任调解员,打造出“谢大姐”这一接地气、有温度的品牌。

“谢大姐”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耐心、细心、热心”的服务态度,更在于其将法治思维与文化智慧有机融合的工作方法。她们从春申君黄歇“以辩止争”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炼出“望闻问切”四步调解法,既察言观色,也倾听共情;既精准破题,也对症施策。这种“法理情”交融的调解艺术,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有了人性的温度,也让矛盾纠纷在文化浸润中悄然化解。

更值得称道的是,“谢大姐”并未止步于个案调解,而是通过“跟班学习”“师徒制”等方式,将经验与理念薪火相传,为基层培养了一批懂法律、通人情、善调解的“生力军”。这种“传帮带”机制,不仅提升了社区调解员的专业能力,也拓展了基层治理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实现了“调解一个、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社会效果。

“谢大姐”调解工作室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制度的刚性,更需要情感的柔性;不仅需要法律的权威,更需要文化的滋养。她们用一次次真诚的沟通、一场场温情的调解,织密了社会和谐的毛细血管,也让“枫桥经验”在淮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