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渔政执法大队监督下,淮王鱼保护区生态补偿项目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实施,15.5万尾江黄颡及51万尾黄白鲢鱼苗放流到淮王鱼保护区核心区。
此次增殖放流为淮南舜龙煤炭联运公司的码头技改项目所实施的生态补偿,活动地点位于凤台淮河二桥附近下游处的原高水位码头,此地紧邻凤台黑龙潭,属淮王鱼保护区的核心区。活动伊始,先是展示环节,只见市、县渔政人员、水产专家以及项目执行单位的成员们齐聚堤坝之畔,手捧着装满江黄颡鱼苗的塑料盆,随着一声“开始”,大家共同把盆中的鱼苗倾洒入淮河的怀抱。鱼苗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活泼地翻腾着,欢快地跃入淮河中。
淮南从2008年开始在淮河水域开展增殖放流,经多年放流,如今放流作业已十分专业且迅捷。除放流展示环节外,其余放流行动则是将鱼苗运输专用车尽量靠近河边,然后将车上连接出口的管袋通过铁制水槽接入河中。随着闸阀的开启,水流冲出,鱼儿沿着槽道跃入河水之中。这种方式既保护鱼苗,确保成活率,又提升了放流效率。
据了解,随着经济发展,淮河干流又新建部分码头,淮南舜龙煤炭联运公司的平圩码头技改项目即在此列。码头的建设必然对河岸水域生态会造成改变和影响,平圩码头技改项目处于淮王鱼保护区范围内,依照“谁建设,谁修复”原则,由舜龙公司拿出一定补偿金进行生态补偿,委托无锡万物生态科技公司这种专业机构实施增殖放流,修复因码头建设造成的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市渔政执法大队人员介绍,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淮王鱼、江黄颡等鱼类,在前期的增殖放流行动中,已在核心区投放了淮王鱼苗等,此次重点投放的为江黄颡及黄白鲢鱼苗。江黄颡俗称“青楞子”,是与淮王鱼一样同为鲿科的特种鱼类,在黄颡鱼中属个体最大的一种,也称为“瓦氏黄颡鱼”。方言中,“楞子”是对细长物体的称呼,江黄颡体态修长,线条流畅,形似“楞子”,故有此称。而黄白鲢为滤食性鱼类,其中,黄鲢滤食浮游动物,白鲢滤食浮游植物,两相结合,净化水质效果明显。此次增殖放流行动正是淮王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项放流,可以修复因码头建设对保护区河岸线造成改变的部分生态环境,增加保护区水产品种的种群数量,改善种群结构,净化水体环境。
为做好此次增殖放流工作,在市渔政及相关部门的共同监督下,项目实施单位从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场——凤台城北湖渔场采购鱼苗,并由放流活动技术组专家经现场检查鉴定和测量规格。放流过程全部经公证处公证,确保放流质量和数量。
渔政部门强调,淮王鱼保护区建设是长久大计,保护区常年禁渔。本次增殖放流后,渔政部门将继续开展对淮王鱼保护区水域的巡查和加大执法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坚决取缔禁用网具,为放流鱼种创造良好的水域环境,提高放流鱼种成活率,切实做好淮王鱼国家级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