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庆与中秋的超长假期重叠,这不仅成为观察城市消费活力的最佳窗口,更化作检验城市文旅升级成色的“检阅场”。
8天里,淮南各县区各出王牌,既用特色文旅活动攒足“人气”,更靠精准服务激发“消费力”,当“总量提升”遇上“人均博弈”,淮南用几张区域王牌证明:谁更懂消费者,谁就能在“旺丁”又“旺财”的考卷上不断提分。
寿县打法,稳盘提质——“免费”换“二次消费”
10月8日22:00,寿州古城墙熄灯,最后一场《大楚打更人》汉服提灯巡游结束。寿县文旅局负责人把当天数据发到工作群:作为“楚韵寿州·月满古城”主题活动的收官日,古城单日客流持续高位运行——这份成绩背后,是31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的精准支撑。“我们靠免费活动聚人气,用二次消费稳收益。”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古城墙、孔庙等景点免费开放,《你好,春申君》行进式戏剧等表演轮番上演,但“铜钱任务”把游客送进文创店。
【场景】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通过“文物+互动”模式吸引5.8万人次参观,文创收入达40万元,实现了流量向消费的转化。
【人物】 “95后”游客王雨薇,在“金榜题名”体验里花68元穿汉服、花38元买“进士及第”证书,“拍照发小红书,流量就是回本”。
【数据】 寿县古城接待游客60万人次,“十一”期间获央视《新闻联播》2次报道,二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10月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镜头里千盏宫灯同时亮起,微博话题#寿州古城一秒穿越#阅读量1.2亿,古城8日内,最高单日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焦岗湖王牌,实景演艺——“沉浸”创造爆点
同一时间段,焦岗湖影视城的《一出好戏》实景沉浸游刚落下帷幕。作为焕新升级后的核心业态,这里融合“演艺+互动+影视”模式,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剧情参与者,跟着演员走剧情,比单纯逛景区有意思多了,相关话题接连登上本地社交平台热门。景区内每场演艺都座无虚席,游客跟着剧情在不同场景间穿梭,不少人举着手机全程录制,“沉浸式体验”成了游客评价里的高频词。
【场景】 “冰帘洞天”推出“神猴探洞·寻悟空前世”主题嘉年华,设计NPC闯关、通关文牒等互动玩法,形成特色IP引流效应。
【人物】 蚌埠游客张磊带着家人专程打卡,花120元买了家庭套票,“孩子全程跟着NPC闯关,还拿到了纪念徽章,值回票价”。
【数据】 焦岗湖影视城8天共接待游客5.67万人次,实现门票+二次消费收入286万元,同比增长1495%,成为假期文旅新爆点。
田家庵妙招,生活感破圈——“民谣+烧烤”留到深夜
当古城、景区在白天赚流量,田家庵1952文旅街区把生意做到夜里12点后。
全国连锁品牌“民谣集”LiveHouse十一期间正式开业,“烧烤+音乐+酒吧”的复合模式精准击中年轻群体需求。10月3日,营收6万余元,居全国120家门店首位。作为承载城市历史文脉的街区,这里的“月色市集”集聚文创手作、地道小吃、民谣演出,成了年轻人夜间社交消费的核心区。
【场景】 中秋夜,街区游客齐唱《淮南月》,抖音同步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淮南把月亮唱成了民谣#冲上同城热搜。
【人物】 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李萌萌,连续三天在“月色市集”摆摊卖手写歌词明信片,每天净赚400元,“原来夜里11点还有这么多人”。
【数据】 街区8天迎客量持续攀升,夜间消费占比突出,平均停留时长比传统商圈多1.4小时。
八公山奇兵,互动引流——“体验”激活消费
10月2日14:00,八公山风景区的“铜钱兑换”处排起了长队。景区推出互动机制,游客通过问答、参与NPC任务获得“铜钱”兑换礼品。乡村旅游焕发新趣,妙山民宿结合乡村音乐与露营体验,推出“星空露营+民谣夜唱”。作为豆腐发源地,以非遗豆腐文化为核心打造特色体验,这里的豆腐宴等特色餐饮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
【场景】 10月5日晚,景区周边民宿推出“星空豆腐宴”,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豆腐制作技艺,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品尝,感受“平凡中的惊艳”。
【人物】 合肥“00后”游客陈曦,用积攒的“铜钱”换了豆腐文创书签,还在民宿体验了豆腐制作,“既能玩又能学知识,发朋友圈收获好多点赞”。
【数据】 八公居民宿8天内6天满房,入住率95%,客房收入11.7万元,景区互动参与率超60%。
全市账本,活动出彩,消费升温——“品质提升”显真章
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10月9日发布最终“双节”汇总:接待游客量、旅游花费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3.4%和9.6%,假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我们没走‘门票经济’老路。”市文旅局有关负责同志透露,8天全市发放100万元文旅消费券,核销73.7万元,直接拉动2211万元消费,杠杆比1∶30;二次消费占比显著提升,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全市1.34万个停车泊位免费开放,4800余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300余场,用优质服务护航消费体验。
(记者 张静 朱庆磊)
短评
细答“假期热” 深耕“日常火”
我市用一份“中秋+国庆”的双节答卷证明:消费升温不是简单的“人多”,而是“人舍得多花”。从寿州古城的“文化互动”到焦岗湖的“实景演艺”,从八公山的“体验赋能”到田家庵的“深夜经济”,每一张“小账单”都在回答一个更大的命题——谁能把文化做成体验、把场景做成日常、把未来感与生活感一起端上桌,谁就能在“结构性提升战”里赢得先机。
节后,市委专题会议迅速盘点双节文旅消费成果、梳理产业现状。会议明确:下一步,“不仅要依靠长假拉动消费”,更要做到“日常有亮点、全年有热度”。这意味着,文旅市场的消费活力将逐渐告别对“假期流量”的依赖,实现从“短期爆发”到“常态红火”的软着陆。
假期已过,布局未停。淮南已锚定方向:将标志性文化打造成全年可运营的特色IP,把楚风汉韵与市井烟火精心融合,打磨成可“二刷”的精品内容;打造出有故事、想带走的“淮南礼物”;让有温度、有品质的服务成为浸润城市24小时的。
消费升级的故事,才刚刚开篇;这座城市的消费大戏,迎来真正的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