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工作忙,来不及接放学的孩子,邻居邵姐就主动帮我把孩子一起接回来,有这样的邻居真幸福!”“我老母亲一个人在家,邻居徐大妈常陪她唠嗑,还提供暖心帮助,真心体会到了‘近邻’的好处!”日前,在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团结社区“爱邻说”党群议事会上,居民们纷纷分享着邻里互助的暖心故事。
“20”谐音“爱邻”。为切实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八公山区积极开展“睦邻一家亲”行动,将每月20日作为居民集中说事日,创新打造“爱邻说”党群议事品牌,通过定期举办议事会,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邻里和谐。
倾听“邻”声,共解难题
在新庄孜街道团结社区“同心圆”议事厅内,居民们畅所欲言。“楼上晾晒拖把,经常滴到我家窗台。”“地下车库、楼道里经常黑漆漆的,一不小心就踩到动物粪便,请社区协调物业管理一下!”……社区工作人员一一记录,并邀请辖区党员中心户、网格员、物业人员等发表看法,共商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你提建议、大家梳理、各方协助、共同解决”的议事协商模式。
为积极践行“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的睦邻理念,构建“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邻里关系,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分享睦邻故事、发表意见建议,八公山区打造“爱邻(20)说”党群议事品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爱邻说”不仅化解矛盾,更激发互助热情。团结社区最美志愿者分享了热心帮助因重病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李大爷的感人故事,赢得阵阵掌声。议事会成为居民倾诉烦恼、凝聚共识的平台。
凝聚“邻”力,共建家园
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八公山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老党员、网格员、“三官一律”、热心群众等力量有机融合,组建了“邻里帮帮团”——一支有威望、办事公、能力强、热情高的群众性+专业化的调解组织,切实听民声、解民忧、促共治。
“小区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小区内没有公共充电桩,居民自己安装充电桩手续非常繁琐”……近期,毕家岗街道新建社区举办“爱邻说”邻里议事会,了解了辖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见。随后,社区党组织带领“邻里帮帮团”热心成员上门入户统计居民需求,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共建单位等政策及资金支持,在辖区分散式安装了6个充电桩,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得到了群众的纷纷点赞。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八公山区各社区分别举办邻里文化节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手工包月饼、社区运动会等,使辖区居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和邻文化”魅力,大大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土坝孜街道社工站携手小刘庄社区“邻心聚力”党群服务站、“向日葵”志愿服务队等开展“爱邻日”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建红色便民“集市”、提供义剪、修理家电等便民志愿服务等,奏响邻里温情交响曲。
志愿同行,延伸服务
“以前,同一单元的住户擦肩而过都形同陌路,连招呼都懒得打。现在通过社区开展的‘健康邻里行’爱心义诊活动,居民们候诊时围坐在一起,家长里短间,邻里关系也在慢慢升温。”说起参加义诊的体验,山王镇前进社区的陈阿姨深有感触。
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引导居民从志愿服务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八公山区通过召开“爱邻说”邻里议事会,鼓励居民以主人翁视角提出社区治理建议,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和志愿者特长,精心培育“老娘舅”“四点半课堂”“爱心妈妈”等志愿服务项目,拉近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睦。
“电梯里总是有人随手扔垃圾”“放学路上总是能看到有人随地扔烟头,像小虫子一样趴在绿草地上……”在“爱邻说”儿童议事会上,小志愿者们表达所见所感,并向“大人们”提出“爸爸的烟头要回家”等文明行为建议。这种“小手拉大手”的互动模式,带动更多家长、家庭参与社区治理。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志愿服务为载体、邻里互助为纽带”,八公山区通过“爱邻说”党群议事会精准聚焦民生需求“小切口”,组建邻里互助、乡风文明、扶残助残等8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努力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
“爱邻说”正不断激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