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蓝衣执甲,护一方安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蓝衣执甲,护一方安澜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14 10:19: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凤台县,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身着蓝色救援服,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在灾害事故、紧急救援现场总能看到他们冲锋在前的身影。他们就是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一群由志愿者组成的民间专业救援力量,用行动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

应时而立,用初心坚守一份信念

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于2019年3月开始筹建,2020年1月应时成立,成为我市最早成立的一支救援队伍。协会以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精神为主旨,发挥其纪律性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优势,为社会应急救援提供辅助力量,同时增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秉持这一初心,多年来,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以退役军人为主体,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组成,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宣传志愿服务,在老兵退役返乡之际设立“招募哨所”,突出党员、专业技术人员、有实战经验者优先的原则,确保队伍的专业性和战斗力。

截至目前,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发展成4个中队,共220名队员,其中退役军人146人,20多名队员拥有国家5级应急救援员证,70多名拥有红十字救护员证。

专业为基,用训练锻造救援能力

“只有专业才能更好地救人,也能保护好自己。”这是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队员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支民间救援队伍,凤台县蓝天救援队始终把专业化建设放在首位。

该协会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管理局等紧密联系,联合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常态化专业培训,如无人机操作、红十字急救、水域救援训练等,提升队员的应急救援能力。每周,协会都会组织基础技能培训,包括绳索救援、水域救援、医疗急救等;每月,开展实战演练,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救援过程,提升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置能力。

协会还邀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部分队员还考取了急救员证、潜水证等专业资质。仅水域救援这一项,队员反复训练冲锋舟驾驶、水下搜索、溺水者急救等多个科目,正是这份对专业的执着,让他们在一次次救援中能够沉着应对,高效处置,成为凤台县乃至淮南市社会工作部志愿者队伍一支中坚力量。

闻令而动,在危急中筑起生命防线

2023年夏季,淮河流域遭遇强降雨,凤台县部分低洼地区出现内涝,多名群众被困。接到求助信息后,凤台县蓝天救援队迅速集结,12名队员携带冲锋舟、救生衣、排水泵等装备紧急赶赴现场。

当时积水最深的地方快到腰部,一些老人和孩子困在楼上,情绪很焦急。队员们分成两组,一组驾驶冲锋舟挨家挨户搜救,另一组架设排水设备抽排积水。在齐腰深的水中,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探路,小心避开隐藏的杂物,将被困群众逐一转移到安全地带。从当天下午到次日凌晨,他们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成功转移群众50余人。

除了洪涝救援,紧急救人、城市寻人以及相关安全教育培训等成了他们的日常。2021年春节前夕,救援队接八公山群众求助,一位老人在森林公园走失。队员们冒着严寒,终于在一处避风的山坳里找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老人,并及时将其安全送回家中。多年来,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运用大型喷雾器义务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室、楼道、走廊等公共区域严格按照卫生消毒管理标准规范进行消毒作业。他们还经常走进学校、社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科普讲座,教大家如何应对地震、火灾、溺水等突发情况。

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还多次驰援其他省市和相关国家。协会先后驰援河南郑州、河北涿州、黄山市歙县等地,参与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等工作。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派出5名精干力量,带着救援装备和器材赶往土耳其,经过4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2月13日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投身救援一线,用探测仪探测生命迹象,从废墟中把灾民救出。

微光汇聚,让“蓝天”成为温暖符号

蓝天救援队的所有队员都是志愿者,参与救援不收取任何费用,甚至很多装备都是队员自掏腰包购置。但他们从未计较过个人得失,只因心中那份对公益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责任。每次接到救援任务,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集合点。虽然会损失一些收入,但能参与救援、帮助他人,心里觉得很值。队里的经费主要来自社会捐赠和队员自筹,经费十分有限,但他们却总是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星光不负赶路人。多年来,凤台县蓝天救援协会先后参与救援5300场次,直接挽回财产损失达400余万元,服务时长超1.6万小时,并先后荣获“抗洪救灾爱心团队”“国家海上搜救奖”“土耳其国际救援奖章”“淮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凤台县拥军协会”等多项荣誉,多名队员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退役军人志愿者”及市县“最美退役军人”“救援先锋”“学雷锋标兵”等。

(通讯员 徐艳友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