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建设夯实根基、活力激发凝聚力量、服务创新提升效能,凤台县在着力构建“党建+”融合模式的道路上持续发力,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红色动能。
党建+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该县建立健全“理论+实践”长效学习机制,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结合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需求,组织开展“乡村学堂”“头雁领航”“产业振兴”等专题培训班,分级分类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在推动乡村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行“党委创品牌、支部抓特色”工作机制,创新打造“红蓝映江淮”党建品牌矩阵,建成“党建小院”等特色党建示范点,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实现“党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通过“内选、外引、下派”等方式,提前谋划2026年换届选举,先后吸纳优秀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本土大学生等200余人建立村级党组织后备人才库,为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思路新的村干部队伍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产业发展,谱写乡村振兴“致富经”
该县创新构建“县委统筹规划、乡镇资源整合、群众深度参与”三级联带机制,以“党小组+合作社+农户”模式为纽带,通过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本土特色生产流程标准化、经营管理规范化、服务保障常态化。以品牌强农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重点培育蔬菜、瓜果等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弘喜水稻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等4家单位荣获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果儿多”等6家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有效带动周边农户转型升级,并盘活了闲置劳动力,形成“品牌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充分整合县域红色遗址、生态景区等资源,创新提出“红色引领、绿色赋能、产业融合”发展思路,谋划开发“红色研学之旅”“淮河风情之旅”“知青怀旧之旅”“休闲养生之旅”等“微旅游”路线,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探索了多元路径。
党建+服务创新,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该县成立由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以“学习身边榜样”“我是先锋我带头”等实践活动为载体,鼓励党员在招商引资、防洪抗旱、环境治理等一线勇作表率,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依托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平台,创新推行“积分兑换礼品”激励机制,将群众参与纠纷调解、遵守村规民约、维护人居环境等文明行为量化积分,通过“物质奖励+荣誉表彰”等方式,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新动能。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主线,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机制,动员在职党员、群众代表等参与网格治理工作,通过线下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对农村改厕、邻里纠纷等“急难愁盼”问题进行协商解决,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记者 贾静 通讯员 魏珊 常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