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国庆中秋假期,淮南文旅出新出彩出圈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国庆中秋假期,淮南文旅出新出彩出圈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10 9:29: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聚焦“新业态、新消费、新服务”多重发力,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动出彩、消费升温、市场有序”的良好局面。全市接待游客量、旅游花费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3.4%和9.6%,假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新业态破圈,文旅融合激发市场活力

以场景焕新、业态融合为抓手,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深度融合,形成文旅消费新热点。

沉浸式场景赋能传统景区。寿县古城以“楚韵寿州·月满古城”为主题,精心策划31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打造“可走、可看、可互动”的古城游览新体验,假日期间接待游客47万人次,十一期间获央视《新闻联播》2次报道。焦岗湖影视城焕新升级,融合“演艺+互动+影视”,推出《一出好戏》实景沉浸游成为新爆点,国庆8天共接待游客5.67万人次,实现门票+二次消费收入286万元,同比增长1495%。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联合中国煤炭文工团打造“楚楚动人”曲艺剧场,通过“文物+互动”增强参观趣味性,吸引游客5.8万人次、文创收入40万元。

“+文旅”融合拓展消费场景。春申里街区以“楚韵新潮·汉风当燃”为主题,融合楚汉文化展演、非遗体验、国潮音乐Live等元素,打造文化展示与休闲消费一体复合空间,假期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商户营收超800万元。毛集实验区“冰帘洞天”推出“神猴探洞·寻悟空前世”主题嘉年华,设计NPC闯关、通关文牒等互动玩法,形成特色IP引流效应,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7.2万元。凤台县“州来淮上明珠杯”青年歌手大赛吸引市民游客近万人,带动商文旅街区周边消费25万元。

乡村旅游焕发新趣。妙山民宿结合乡村音乐与露营体验,推出“星空露营+民谣夜唱”,宿集假日入住率达90%以上。八公居民宿5天满房,平均入住率95%,实现客房收入11.7万元。九龙岗《六姊妹》拍摄地余热依旧,通过开展文化演出、主题摄影、年代物件展,成为市民怀旧打卡地标,假日期间市外游客占比62%。

新消费升温,多元场景释放消费潜力

围绕夜游、潮玩、惠民三大方向,推动文旅消费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

夜游经济形成留客效应。寿县古城、焦岗湖景区举办中秋火把节,融合传统民俗与科技展示,解锁夜游新玩法。田家庵1952文旅街区打造“月色市集”,集聚文创手作、地道小吃、民谣演出,成为年轻人夜间社交消费集聚区。全国连锁品牌“民谣集”LiveHouse十一期间正式开业,以“烧烤+音乐+酒吧”复合业态,为夜间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10月3日营收6万余元,居全国门店首位。

潮流玩法增强参与体验。寿县古城深化“演艺+互动”,推出《你好,春申君》行进式戏剧、《金榜题名》文化体验、《大楚打更人》汉服提灯巡游等系列活动,丰富市民游玩体验。八公山风景区推出“铜钱”兑换机制,游客通过互动问答、参与NPC任务获得“铜钱”兑换礼品,增强游客参与感和代入感。

惠民政策汇聚人气财气。联合携程&去哪儿等头部OTA平台,节前统筹发放首批文旅消费券100万元,覆盖景区门票、酒店民宿等多类场景,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假日期间消费券核销73.7万元,带动消费2211万元,合作商家酒店入住率达91%。

新服务在线,优质保障优化游客体验

全市各行各业坚持“服务前置、管理精细、响应高效”原则,全力营造安全、文明、便捷的旅游环境。安全监管扎实有力,市政府节前召开国庆中秋假日文旅安全工作会议,部署设施安全、客流疏导、应急值守等工作。假日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各地景区和场馆实地督导,确保安全平稳。服务保障温暖贴心,全市旅游景区、城市道路、公园游园1.34万个停车泊位免费开放,重点景区4800余名志愿者主动开展秩序维护、信息咨询、景点讲解等志愿服务300余场,八公山区政府食堂平价向公众提供特色餐饮,以贴心服务有效提升游玩体验感,展现淮南热情包容的城市形象。执法有力市场平稳,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强化市场监管、织密执法频次,开展全天候市场巡查,守护假日文旅市场安全。

(通讯员 马浚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