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不需要“空谈误国”,而是力透纸背的千军万马。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个善于在“纸”上用兵的人。
时间回到元末,史称“韩宋”的空间布局出现新的拐点。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宋龙凤十二年(1366年)开年不久,朱元璋作为“韩宋”宋主韩林儿麾下的吴王,签下一道道事关安丰战局的“令旨”,在淮河中游掀起波涛。
“韩宋”中书省平章政事俞通海,进摄江淮行中书省事,镇庐州。二月十八日、十九日,他接连向朱元璋汇报近邻安丰路(治今寿县城)的军情:“(二月十八日)庐州俞平章报说,安丰军情紧急,教早发军去应援。二月十九日再差人前来家中说那厮也,则是这般样子。我每船守沙河口,修东正阳,他连日把马哨,一逢东正阳回去,下在刘备城下,多日无粮,依旧退回安丰。”文中“沙河口”指沙颍河口,在安徽颍上县。东正阳,在寿县正阳镇;刘备城,在寿县丰庄镇。
安丰军情紧急,与元库库特穆尔(旧作“扩廓帖木儿”,原名王保保)有关。早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朱元璋驰援安丰救下“宋主”韩林儿。随即,派所属大都督府都事汪何致书元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库库特穆尔,以示“通好”,结果汪何被扣留。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初八日,朱元璋又“使以书”,致时任太尉的库库特穆尔,云:“曩者,初无兵端,尹焕章来得书惠骑即遣汪河同往,为生者贺,殁者吊,使者去而不回,复遣人往皆被拘留。”前不久,“以知院郭云、同佥任亮攻我景陵(今湖北天门市),掠我沔阳(今湖北仙桃市)”,又派兵南下江淮,“今乃遣竹昌、忻都率兵深入淮地,杀掠人民,殆非所宜”。为应对时局的新变化,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八月初五日“下令霍丘、安丰等处”募人从军,文中的“安丰”指安丰路所辖的安丰县。初六日,“命江淮行省平章俞通海及参议邹天庭,核实庐州军民粮粟之数”,做好应战准备。
当时,安丰路除濠州和寿春县外,朱元璋部的势力范围正日益扩大,并非如光绪《寿州志》卷十一《武备志》所言:“(至正)十五年,安丰诸郡皆为张士诚所据。”
二十日,朱元璋给在淮安(今江苏淮安市)一线督战的左丞相徐达“亲笔”下达“令旨”:“今再差人报与你总兵官知会,你每那里若是择的马军时,便差马军来,择不得时也罢。”
三月初二日,朱元璋“亲笔谨封”,再次给徐达下达“令旨”:“前差小先锋军中说话,取刘平章、薛参政领军马五百来家,去安丰厮杀。这等贼是俞平章取的紧,为这杀便来取来。如今,俞平章见那里事慢,却又差人来。”文中“刘平章”姓名不详,疑为徐寿辉部下、参政刘敬,据《明太祖实录》卷八庚子九月戊寅(二十四日)条载,“戊寅,故徐寿辉将袁国公、袁州欧普祥及参政刘敬遣人来降。”至正二十年(1360年)投靠朱元璋后,被委以行省“平章”,当有可能。“薛参政”指“江西行省参政”薛显,当时他们正从徐达等进取淮东张士诚部。
初十日,朱元璋差人告知徐达:“今差小先锋前去总兵官处议拨马军。二月十八日,江淮省俞平章差王执印来,说即日竹二将马八百匹、步军九千共计万数,自柳滩子渡入安丰。如今水起,拿住人问,说蒋见在陈州,整船只护送粮米来安丰。为这般,俞大舍见领船扎在东正阳修月城,守了差哨、船哨,沙河口绝他来的粮道。安丰城里见无粮食,便添上这军,一发食用的无了。如今竹二见领马离正阳七里地刘备城扎,与我船军每日对阵,至晚又回刘备城,马止有八百,内有用者少。为这般,俞平章差人来说,添得马军来,与那厮杀,绝住粮道,安丰先下。切详俞平章所说,北方来的人马,不过则是这些。时下如此。若不与战,绝其粮道,先夺安丰,恐为后患。我如今教小先锋来,你每军中若择得刘平章、薛参政于内选五百好马来,前去聚着。庐州家里马军火速去,杀那厮一阵,了便来。你每商量好时,便发来。如往要机密着,不要人知。”
四月初二日,“吴王令旨:教总兵官徐相国将领官军三万名乘船并军马二千名前去,克取安丰城池,其余官军留于淮安镇遏,仰依奉施行者。”“吴王令旨”,指的就是朱元璋所下的指令,而在他刚任“吴王”所下的命令,一般冠以“圣谕誊黄,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之名。
同日,朱元璋又差令徐达在妥善安排淮安留守力量的基础上,设法攻取安丰:“其安丰攻取竹寇,不可迟缓,急宜速去到彼,必擒此徒。如经过濠州,虚实动静,降与不降,略看便过,仍留韩平章攻取。”文中的“竹寇”,指元将竹昌,小名竹二。后来又来个元平章竹贞,前来支援。
十三日,朱元璋遣使谕徐达:“闻元将竹贞领马步兵万余,自柳滩渡入安丰,其部将漕运自陈州而南给其馈饷,我庐州俞平章见驻师东正阳修城守御,宜令遣兵巡逻绝其粮道,安丰粮既不给,而竹贞远来之军,野无所掠,与我军相持,师老力罢,尔宜选刘平章、薛参政部下骑卒五百并庐州之兵速与之战,一鼓可克之,不然事机一失,为我后患。”徐达闻命,即统率马步舟师三万余,直奔安丰。
十六日,朱元璋获悉王保保欲攻徐州,又叫徐达在攻取安丰的同时,分兵救援徐州。
二十日,左相国徐达克安丰。初,徐达率师至安丰,分遣江淮行省平章政事韩政等以兵扼其四门,昼夜进攻,不下,“乃于城东龙尾坝,潜穿其城二十余丈,城坏遂破之。忻都、竹昌、左君弼皆出走,我师追奔四十余里,获忻都并君弼禆将贲元帅而还。竹昌、君弼皆走汴梁。至日晡时,元平章竹贞引兵来援,(韩)政等复与战于南门外,大败之。竹贞遁去,凡得兵四千、马千匹、粮九百余石。又遣千户赵祥将兵至颍,获其运船以归,遂立安丰卫,留指挥唐胜宗守之。”
攻下安丰(寿春),立即设立安丰卫,是当事形势发展的需要。唐胜宗是朱元璋麾下“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成为首任安丰卫指挥,其助手名叫吴广,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载,吴广,庐州合肥人,曾任帐前银牌先锋、管军百户,“下安丰,就留(吴)广守之”,任职三年后改任温州卫指挥佥事。
此次安丰之战,从谋划到克取,历时两个月,决胜于千里。从战略格局上看,朱元璋实现由“淮东”与张士诚鏖战的“内消化”到转战“淮西”以击元“外扩张”为主的重大突破。
(孙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