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 智慧升级
我市大力推动水运绿色智能发展
近年来,我市锚定水运发展目标,加快智慧智能设施建设,优化运输市场结构,推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和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完成港口岸电建设改造升级,强化港口船舶污染治理,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使用,不断降低碳排放,把推进绿色智能水运发展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筑牢淮河淮南段生态屏障,守护母亲河安澜。
市海事部门推进渡运信息化(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对全市渡口开展视频监控设施建设,目前建设方案设计已完成,并与公共场所视频建设管理部门进行了对接,累计完成8道渡口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工作;同时加快淮河航道信息化建设,重点打造智慧航道图、信息化管理中心、信息化感知应用采集、传输网络及系统平台,建设3处航道信息化监控管理中心并安装智慧航道监控系统,实现对内河水上交通动态实时监控、污染防治、通航环境管理、船舶监管等功能,全面提升我市通航水域信息化监管能力。
近期,市海事服务中心完成港口岸电建设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升级,全市港口企业累计建成38个泊位岸电设施,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同时督促企业提高设施使用效率。今年以来,船舶累计使用岸电993艘次、时长5012小时、用电量5153千瓦时。我市提前完成589艘600总吨以上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任务。
统筹安排部署,优化监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将惠民助企政策落实落细。2025年计划报废拆解老旧营运船舶142艘,目前已启动拆解57艘,其中完工49艘,注销35艘;积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推动船舶由传统燃油向新能源转换,今年全市新建新能源船舶7艘,已开工1艘。
为将绿色发展落在实处,我市持续强化港口污染治理。加强港口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全面落实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电子联单闭环管理,确保污染物应收尽收。截至目前,共计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船舶垃圾10.3吨、生活污水425.70立方米、含油污水10.13立方米。
(通讯员 张波 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