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楚王熊悍鼎和它主人的故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楚王熊悍鼎和它主人的故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21 7:02: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楚王熊悍鼎(选自新安晚报)

铸客大鼎(选自安徽博物院官网)

楚王匜鼎(选自安徽博物院官网)

“五一”假期期间,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开展,1933年从淮南出土被盗、后由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楚王熊悍鼎被调来借展。楚王熊悍鼎离开安徽92年后“返乡”,与楚考烈王铸客大鼎、楚王匜鼎同台亮相新展,实现了两代楚王“父子鼎”的世纪重逢。

三鼎同出淮南

楚王熊悍鼎、铸客大鼎和楚王匜鼎都出土于寿县朱家集(今属淮南市杨公镇双庙村)李三孤堆(楚幽王陵)。李三孤堆在民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先是于1933年被当地豪绅朱鸿初以“赈灾”为名公开盗挖,接着又于1938年被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以军事演习为名公然盗挖。两次盗挖,墓中共出土文物数千件,其中青铜器千余件,大多是青铜礼器。

出土青铜器中,重要大件200余件,其中有铭文者30多件。后来虽然追回一些,但还有不少文物流落海外,据《淮南概览》(黄山书社)披露,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少量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鼎、豆、缶、鉴、勺、量等共8件;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鼎、簠、缶、盉、盘、盏等共9件。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也都有少量收藏”。

李三孤堆出土文物中,最著名者就是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楚大鼎,即铸客大鼎。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围284厘米,重400公斤,体积仅次于商后母戊大方鼎。在武王墩大鼎各项数据正式公布之前,目前仍是我国现存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楚大鼎沿口刻有“铸客为集腏、伸腏、睘腋腏为之”12字铭文。“铸客”即工匠,因之称铸客大鼎。大鼎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

民国时期,楚大鼎命运多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楚大鼎才于1952年回到合肥,交省博物馆收藏。2002年,楚大鼎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在是安徽博物院镇院之宝。从2014年开始,每年12月13日,国家都要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国家公祭鼎就是以楚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

楚王匜鼎是盛水器,高38.5厘米,口径55.5厘米,鼎口沿外壁有铭文12字:“楚王酓前作铸釶鼎以共岁尝”。“酓前”即楚考烈王熊完(前),“岁尝”是指年度祭祀大典,通常在秋天举行。由铭文可知,匜鼎也是楚王的重要礼器。

楚王熊悍鼎共有两件,大小与形制相同,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来自天津的借展之鼎通高55.6厘米,口径45.5厘米。鼎的腹部微弧,两侧有一对长方形附耳,三只蹄形足,足上端装饰兽首。器盖上有一圆环和三个变形的鸟型钮。腹上部饰细密的涡纹,腹中部饰弦纹。

铸客大鼎和楚王匜鼎都是考烈王礼器,楚幽王为父亲楚考烈王举行葬礼时,留存一批父亲的精美青铜器继续使用。楚幽王去世,这批青铜器的一部分用来随葬,形成“父子鼎”同墓状况。

楚幽王熊悍

楚幽王熊悍是楚考烈王熊完之子。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楚幽王继位,成为楚国第40任国君。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去世,同母弟楚哀王熊犹继位,两个月后,楚哀王庶兄熊负刍以楚幽王、楚哀王并非考烈王之子为借口发动政变,楚哀王被杀害,熊负刍成为末代楚王。5年后,即公元前223年,秦“掳楚王负刍,灭楚”。

据《史记·春申君列传》:“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黄歇门客李园与其妹李嫣定计,先将李嫣献给黄歇,等到李嫣怀有身孕,兄妹俩又蛊惑黄歇将李嫣献给考烈王。考烈王将李嫣立为王后,李嫣生熊悍,熊悍被立为太子。后来,李园担心春申君泄露秘密,于是“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考烈王去世后,李园发动政变,抢先入宫,然后将春申君杀害。政变成功后,李园将熊悍拥立上位,李嫣被尊为王太后,李园开始在楚国执政。

其实“楚考烈王无子”是个伪命题,《史记·楚世家》就记有考烈王的三个儿子,即楚幽王熊悍、楚哀王熊犹和楚末王熊负刍。《秦本纪》中,还有史未留名但已为文物实证的昌平君熊启。考烈王熊完当年为质于秦时,秦昭襄王将公主下嫁熊完,后来生昌平君熊启。

战国晚期有两个版本的移花接木,楚国版的主人公是春申君与李嫣,秦国版的主人公是吕不韦与赵姬。秦国人质嬴子楚流落赵都邯郸,吕不韦认为是“奇货可居”,于是将宠妾赵姬转让子楚,又以巨额投资,使子楚成为秦国王位第二继承人。后来嬴子楚上位,是为秦庄襄王,其子即秦始皇嬴政。

中国历史学家钱穆曾专门作《春申君见杀考》,对春申君的“以黄易熊”和吕不韦的“以吕易嬴”两个移花接木故事“细考之”,认为“均出好事者为之,无足信者”,说楚版移花接木故事是“负刍谋弑哀王犹之诬言也”,即负刍为发动政变而编造的借口。

楚幽王熊悍不像合格的国王。《逸周书·谥法解》说,“蚤孤铺位(即位不久就去世)曰幽,壅遏不通(一意孤行,听不得别人意见)曰幽,动祭乱常(典礼仪式违背常规)曰幽”,可见“幽”不是好的谥号。熊悍在位时间长达10年,不能算第一个“蚤孤铺位”之“幽”;熊悍安葬其父,从淮南武王墩楚考烈王陵的墓葬规模、结构形制、出土器物都符合王级规制,也不能算第三个“动祭乱常”之“幽”。因此,熊悍只能是第二个“壅遏不通”之“幽”。

铭文中的故事

考古发掘中带有铭文的文物尤为珍贵。李三孤堆出土带有“楚王熊悍”铭文的器物共有3件,即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的楚王熊悍鼎两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楚王熊悍盘一件。

这次在安徽博物院参展的楚王熊悍鼎共有铭文60余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与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另一件熊悍鼎铭文基本相同,大意是:楚幽王三年,即公元前235年,秦攻赵后,命大将辛梧率领四郡兵马,联合魏国,进攻楚国,结果兵败而退。楚国将战场缴获的青铜兵器熔化后铸造此鼎,以彰显功绩。

《史记·楚世家》记载了这场战争:“幽王三年,秦、魏伐楚。”《秦始皇本纪》则无此记载。《战国纵横家书》是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部分篇目类似于《战国策》,其中的《李园谓辛梧章》对此战有间接记录:秦派辛梧据魏都大梁,筹划秦、魏联军攻打楚国。楚相李园担忧,于是对辛梧实行反间,然后记录了李园对辛梧的长篇说辞。

楚、魏之间关系复杂。战国初期,魏国西败秦国,南压楚国,国势强劲。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大梁原属郑国,郑国衰落后被楚国攻取,于是楚国与魏国接壤。魏武侯从楚国夺取大梁,后来成为魏国都城,楚国一直心怀耿耿,因此长期与秦国联姻,共同抑制魏国。秦国崛起后,楚国转而与魏国合纵,共同抗击秦国,魏信陵君和楚春申君都曾牵头组织过五国抗秦。楚国迁都寿春以后,魏国连遭秦国打击,在西北方失地于秦,乃决定在东南方夺地于楚,以拓展生存空间,于是将残存国力无谓地消耗在对楚战争中。10年之后,魏国先于楚国而被秦国灭亡。

楚王熊悍盘高7.9厘米,口径38.5厘米,重3.08公斤。其器口有铭文20字,腹外部有铭文9字,与鼎的铭文所记是同一件事:楚王熊悍在战争中缴获铜兵器,在正月一个吉祥日子,把铜兵器熔化,铸成炒盘,以供每年岁祭使用。

楚国获胜后,没有乘胜对内整军备武,对外拓展外交,对秦实施反击,却忙于冶铁庆贺。结果楚幽王去世后,国内发生政变,楚国在不断内耗中最终衰亡。

(周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