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提起倪荣仙,人们并不陌生,主要是其在解放战争后期,为和平解放淮南煤矿作出一定的贡献,是淮南地方上较有影响的人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当时历史的原因,他离开了大陆,其在抗日战争时率部抗日的历史却鲜有人知。
倪荣仙,名伟光,字炳麟,号荣仙,诨名小郎(狼)。大通区倪家瓦房人,生于1896年,祖籍徽州祁门。20世纪30年代曾任安徽省保安二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曾任设在皖西的安徽省政府参议等职。其幼年甚聪颖,青年时自安庆省立师范学堂毕业后返回故里,聘请廖运泽、廖多芳、倪百年等教员,在大通创办了小学(即怀远县洛河第一所国民小学)。
1926年,北伐时期,倪荣仙应程华亭之邀投笔从戎,随安徽淮上自治军开赴河南永城编为国民第二军第十五混成旅(旅长袁家声),后又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军长柏文蔚),在一师一旅二团历任连长、营副等职。返皖后,任团副驻防近河集,后因病辞归,在怀远休养,继任县自卫团团长。时四十七师兼皖北警备司令卫立煌驻防蚌埠,委任倪荣仙为“寿凤怀定四县清剿指挥官”。1931年任安徽警备二旅二团团长,该团后改编为安徽省保安二团,倪荣仙仍任团长。
1937年,倪荣仙到庐山军官团受训,不久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保安二团编入第一师奉命开赴昆山参加上海昆山战役,保卫上海。因装备落后,武器窳劣,加之缺乏对日作战经验,高级指挥方面调遣失当,致使倪荣仙所在部队尚未接近敌人,便遭到日军空袭,伤亡累累,损失惨重。所部仅第一营损失较轻,后由安徽省保安处交涉,因伤亡惨重,二团残部交关麟徵部的廿五师改编。倪荣仙仅率一些骨干奉调返回淮南补训,重组安徽省保安二团。
淞沪会战虽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志气,但是也暴露出各方面的严重缺点。倪荣仙从这次战役中吸取教训,对部队加强训练和补充,准备迎击日军进犯。1938年初,日军从津浦路两侧向北推进。这时倪部归属五十一军军部直属,奉命驻扎在安徽固镇怀远龙亢一带休整,并监视从北面南犯的日军。日军由上海破南京后,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决定以南京、德州为基地,从南北两方面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打通津浦路,沟通南北战场,进而西犯武汉,以实现灭亡中国的罪恶计划。作为南路主攻的日军一部渡长江沿津浦路北窜,沿路受到中国军民顽强抵抗,2月2日日军占领蚌埠后,每天以炮火轰击淮河北岸守军阵地,并派出小股部队连日强渡,搜索守军火力点,同时加紧抢夺民船、木筏,准备大举渡河,北上徐州。而防守北岸的是国民党第三集团军第五十一军(于学忠部),于部原属东北军,于1937年12月下旬奉命由青岛南调守备淮河,阻击日军北犯。围绕着以蚌埠为中心及其周边的淮河阻击战打响后,2月4日,于学忠率军部暨第一一三师自砀山南下增援,到达后,军部驻固镇,迅速作出部署:以第一一三师和保安二团守备小蚌埠至怀远一带的阵地,阻击来犯之敌。当时该区因连日拉锯苦战,已无守军,敌若渡淮,危及徐州及桂系主力在台儿庄的战略展开,上峰急电倪荣仙:“令率所部星夜驰占淮北小蚌埠,以阻止正面之敌渡河,3日后友军来接防,未接之前,死守待命。”倪荣仙遂率全团以急行军驰奔防地,利用淮堤构筑工事,敌虽数度以猛烈炮火掩护橡皮艇强渡,均被守军击沉歼灭,迄未得逞。倪部奋勇抗敌三昼夜,待五十九军张自忠部赶至接防,幸未辱命。持续20余天的淮河阻击战,共毙伤日军3000多人,打破了日军南路主攻的计划,牵制了日军北犯军力,为台儿庄战役的大捷创造了战机,
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1938年秋,新建的二团在怀远涡河战役中,被日军击溃,随国民党第一七一师撤退至霍山县诸佛庵、黑石渡一带。
其所部安徽省保安二团武装由其弟接管后,倪荣仙开赴长沙会战前线。1938年9月,经过长途跋涉在醴陵被第九战区汤恩伯部第二师(师长赵公武)收编,朱炳南的全团士兵和倪荣仙团的一半士兵分补各战斗部队。下级军官佐经过考试,择优安插,不少分任参谋、副官、台长、排长等,整训后参与了长沙大会战。
历经沪、蚌之战,倪荣仙身心疲惫,体感不支,恐误戎机,乃获奉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兼安徽省主席廖磊之命准辞职,倪荣仙将团长职务移交其四弟倪凌阁接任团长,自己则被委任为安徽省政府少将参议兼省情报部副部长、资源委员会委员、省动委会委员等职。此时,安徽省政府已由安庆迁至大别山立煌县(今金寨县)。淮南沦陷后,倪荣仙全家搬迁到六安毛坦厂沙埂子。不久廖磊病逝,李品仙接任安徽省主席,当时省府下属各部门主要官员,都是李品仙由广西带来的亲信。因倪荣仙直言不讳,加之全力营救出有通共嫌疑而为桂系军队羁押在皖北的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五路军负责人余亚农,致使李品仙由反感乃至猜忌。1941年李品仙曾派人到六安毛坦厂,拟搜查倪荣仙家住宅,因他的四弟倪凌阁在家,经阻止,未得逞。此事传至战区长官卫立煌,卫立煌当即函电邀倪荣仙去河南。倪荣仙与他原是20年代老相识,关系甚好,但倪荣仙考虑,做幕僚不如为座上客,故仅推荐四弟去河南(后倪凌阁在卫的长官司令部副官处任副官,兼管黄河渡口事),本人则接受了“豫皖苏边区党政分会”少将衔参议职。其后倪荣仙由大别山省府所在地去界首转而经营新生剧团和行医,后辗转至肥西官亭定居直至抗战胜利返淮。
(程晋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