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交通线路不仅是地理连接的纽带,更是文明传播的动脉。战国时期,楚国重要的商贸通道鄂君启车古道,特别在卧龙山地区的历史轨迹和文化遗存,其意义远大深邃。这条2300年前的古道,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通道之一,不仅见证了楚国商业文化的繁荣,也在卧龙山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鄂君启车古道的由来
公元前323年,楚怀王为其弟鄂君启铸造了一批特殊的青铜通行证——“鄂君启车节”和“鄂君启舟节”,这些珍贵的文物于1957年在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震惊中外考古学界。这些青铜符节采用竹节形状设计,取“关节”之意,表面用金丝镶嵌着311个篆体铭文,详细记录了鄂君启商队的运输路线,货物种类及免税特权。其中,车节铭文148字,规定了陆路运输的限额为50辆车,一年往返一次,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免税。
“鄂君启车古道”作为楚国官方驿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路线从鄂州(今湖北鄂州市)出发,向东北延伸至下蔡(今安徽凤台)、寿春(今安徽寿县),最终抵达居巢(今安徽桐城市)。这条古道在楚国经济版图中占据核心地位,连接了长江中游与淮河流域的多个重要城市,形成了南北物资交流的主动脉。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古道比秦始皇统一后修筑的秦直道还要古老,堪称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通道之一。
鄂君启车古道的开辟与运营,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作为封疆大使的鄂君启,在楚怀王特许下,创办了官商结合的庞大水陆两栖贩运公司,将南方特产和手工业品贩运到北方,同时将北方物产带回南方。这种“官商”经营模式,将中国官僚商业资本的历史推前至战国时期,也展现了楚国在商业管理制度上的先进性,如实行通关免税证,限量进出关口,限制官员滥用特权等。
二、卧龙山地区的自然特征与鄂君启车通道
卧龙山是八公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荆楚的重要通道。卧龙山得名于“卧龙的传说”。相传古时有龙卧于此地而不走,至今还有“卧云窟”石洞存在,据说这里就是龙的居住之处。
从地理格局看,卧龙山位于鄂君启车古道网络的关键点上,是连接楚国西北线与东北线贸易路线的重要枢纽。卧龙山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形,岩石千姿百态,有的像龙鳞,有的像凤羽,山上绿树茂盛,郁郁葱葱,山间溪流潺潺,清澈见底。这种地理环境为古道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和取水便利。同时也塑造了古道蜿蜒曲折的走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卧龙山的田园风光极具特色,金黄的麦田、翠绿的菜地、满山的野花与片片果园交织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画卷。这些农业景观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为过往的商贩提供必要的补给。
卧龙山现存在的古通道(鄂君启车古道)始于寿春(今寿县),向东经陆郢、涌泉庵、解郢等,上山坡,进入卧龙山(北山)地域。从大山口向东沿山坡下山,古道宽约三尺多(旧尺),用石条铺地,高处铲平,低处填充,路面基本平坦,遇到山涧水溪用石条架桥通行。从大山口东坡下山后,便有一处小客栈,过往客人在此吃饭、喝茶,略作休息。小客栈周围栽有数棵柿树,到了秋季树枝上挂着红彤彤的柿子,客人望树兴叹,都想品尝一下山间野果之味,故此处也称为“柿树园”,这里是卧龙山区重要景点之一。
卧龙山的两条山沟水流在此处汇集(故叫三岔沟),三岔沟两岸岩石奇形怪状,高达数十米。著名的“卧云窟”就在三岔沟西岸怪石上,离小客栈约200米,光彩明亮的“卧云窟”三字仿佛在向过往的客人们招手致敬。
在小客栈略作休息后,过一个小山坡便来到长山的上山坡,这条坡从山底到山口长约800米,虽上坡,但路面平坦。这条古道的北面便是孙家花园的竹园,竹园子北头是“老虎洞”。据传说,古时候这里是荒山野岭,野兽成群,这里曾是老虎群居住的地方,老虎洞深不可测,用石块在上面敲打,洞里便发出“嗡嗡”声。上了山坡后,即是长山口(现称鬼门关),翻过长山口,便一路向东通往蔡家岗,往西北通往下蔡(今凤台)。
鄂君启车古道在卧龙山虽然只有两公里左右,但对卧龙山的发展和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前锋都督谢玄就曾在卧龙山藏兵数千人,出其不意,迅速出击,一举打败前秦的数十万大军,取得以少胜多的战争胜利。传说明朝朱元璋童年和少年时,曾在卧龙山放过牛和烧过窑,至今窑址还有碎片可见。
清乾隆年间,寿春孙家鼐叔父孙蟠归隐时在卧龙山修建“孙家花园”。少年孙家鼐常在此处临窗诵读,研磨学问,最终以满腹经纶登科夺魁,成为清代寿春唯一状元。孙家花园为孙氏家族的兴旺和繁华培育了人才。现在的孙家花园变成了青桐园,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风景地。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卧龙山大面积植树造林,修建卧龙山水库。如今,卧龙山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散发出勃勃生机;卧龙山水库水面如镜,清澈见底,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近期卧龙山风景区又新修筑了五彩环湖路和观景台。这里还是电视剧《六姊妹》摄影地之一。卧龙山正以她崭新的面貌,向五湖四海的游客招手。
鄂君启车古道正焕发出新的光彩,热烈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到卧龙山来,走古道、观奇石、游水面、品农家菜、享受大自然美景的青睐,其神游之乐别有一番意趣。
(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