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收夏色,叶动秋声。立秋,向淮河大地走来。在夏的青绿深处,秋风的轻吟像诗人的情思,增添了初秋之美。淮河儿女紧跟立秋脚步,进入充满诗意的初秋世界。淮河大地朱夏欲尽,阴凉拂来金秋。
立秋时节,秋风使夏绿泛黄。一叶知秋,片叶点缀秋光。淮河儿女在满耳秋音中,听秋声,享秋凉。袅袅秋风起,盛夏缓缓退。秋声的低语,携带着自然的慰藉,秋风如使者,畅快地梳理着淮河大地,让淮河大地处处染黄成金,让工业农业商贸等各行各业都有好收成。喜人的秋风,穿越稻香四溢的饱满田野,穿越清粼粼的淮河甘甜之水。自然的使者,温柔地拂过淮河大地,使风更清,让业更精,令淮河大地更加美好。凉爽的秋风,深情地凝眸着淮河大地,这片热土正闪现出大自然的美好身影。淮河大地,八公山野,水似匹练,地若平天。初秋的光临,夏暑的喧嚣被洗涤,宁静初秋已展现。那秋香与诗意的交织,那流霞及彩虹的斑斓,如串串珍珠播散在淮河广袤土地上。淮河儿女倾心爱秋,喜欢秋,还有秋风、秋雨、秋月,更喜欢秋花与初秋的丰盈醇香。秋风已起,盛夏的热风被扫荡。淮河儿女情意满满,欣喜地注目着昂首走来的美妙秋天。
立秋时节,是阳消阴长的韵律诗。阳光,收敛锋芒,恬静柔和,像少女,撩起面纱,让人看清她的美貌真容。阳光不再刺眼,均匀地洒在淮河大地上,盛夏印象,现已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夜晚,阴凉气袭来,萤火虫星星点点地闪烁,好像阴凉唤醒了大地的精灵。秋风,带着阴凉,拂过人们脸颊,这是阴阳之气的丰融,显示出醉人的温柔,淮河大地深深沉醉在初秋的韵律中。树叶儿,不再有夏日的翠绿,渐渐染上微微金黄,一些弱叶片儿,过早地离开母体,如蝴蝶般扇动着翅膀,翩翩起舞,轻轻飘落,最早亲吻大地母体温柔之唇。立秋时节,阴阳交替,既有盛夏的余温,也有初秋的凉意。大自然宛若按下了暂停键,万物变得宁静美好。阳光与阴气,也像默契的舞者,翩翩起舞,展现出交织相融的亲密,为立秋时节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立秋时节,大自然为淮河大地铺上了金色地毯。立秋的金风,拂过淮河的庄稼地,仿佛大自然深情地诉说着季节的转换。田野里,稻穗低垂着头,饱满的稻粒如沉甸甸的珍珠,在微风中摇曳。金黄的稻田,如同大海的波涛,在微风中此起彼伏,唱响着淮河大地的丰收之歌。一眼望不到边的晚玉米,金黄的玉米棒子,舒心地躺在温暖的外衣中,像绿色襁褓中的珍贵孩童。金黄的玉米排列得整齐划一,若威武的士兵,守卫着淮河丰收的土地。玉米叶子在秋风中簌簌有声,诉说着淮河庄稼地的史诗。玉米从嫩绿的幼苗,成长到饱满丰润,淮河农民的笑脸,写满了喜悦和幸福的无限希冀。大豆地里,豆荚鼓鼓囊囊地装满了圆滚滚的大豆。秋阳的辉映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点缀着丰收景象。淮河大地立秋时节的庄稼地,是美丽的诗,是多彩的画,是大自然嘹亮的歌,也是淮河儿女辛勤耕耘的真实写照,孕育着即将收获的丰硕成果。
立秋时节,防暑防虎不可轻视。民谚说:“立秋不入秋,还有一月好热头”。暑热未消,仍要防暑。在淮河地区,三伏间,会出现短期的35℃以上的高温,淮河人称其为秋老虎。秋老虎或来得早,或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这时节,日照强烈,晴朗少云,气温高升。虽为初秋,却仍有盛夏的温度。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有时秋老虎狂啸发威,还会“咬人”。秋老虎危害人的呼吸道、心脑血管及胃肠道。淮河老中医告诫,要防范秋老虎对人体伤害,就要注意天气变化而增减衣物。外出做好防晒准备,早睡早起,要有充足睡眠。饮食宜温食,不过饱,少吃多餐,避免肥甘厚腻的食品及易伤脾胃的冷食。加强锻炼,是防范秋老虎的必要条件。
立秋的秋声,微凉温柔。林中蝉鸣,似与盛夏作最后告别。初秋的夏与秋,缠绵难分,昼若夏,夜如秋,夏与秋相拥相融。浅秋后,阳退阴生。至此,淮河大地的万物,开始从繁盛走向成熟。
(刘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