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严)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的核心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法治屏障。日前,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2024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74件(其中旧存9件),审结570件,结案率为99.3%。
据介绍,2024年全市法院受理的案件中,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6件(其中旧存8件),审结53件,刑事案件结案率为94.6%,对107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并处罚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718.6万元;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18件(其中旧存1件),审结517件,民事案件结案率为99.8%,为各类企业挽回损失206.04万元。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市民公布两起典型案件,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案例一:2022 年 10 月,江某未获华为授权,通过网络制作假授权证书等资料,获“拼多多”平台销售新品华为手机资格。随后,他在深圳华强北购买大量带假冒华为注册商标图案的翻新手机及配件,在居住地包装后以正品名义销售,至 2023 年 1 月 6 日,销售金额达 180 余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江某明知是假冒商品仍欺诈销售,侵害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生效刑事判决认定其销售金额。因此,法院支持安徽省消保委要求江某支付 540 万元惩罚性赔偿金的诉求。此案适用三倍惩罚性赔偿,震慑潜在侵权人,助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生态。
案例二:2021 年 2 月起,张某在上海宝山区民房内,用网购设备将正品与普通涂料混合,灌入假冒“华润”“三棵树”品牌空桶封装,通过淘宝店铺售卖,妻子李某协助经营。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5 月,二人网上销售假冒乳胶漆金额合计 158645.26 元,非法获利 2 万余元。法院认为,张某、李某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情节严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本案系共同犯罪,张某为主犯,李某为从犯。二人到案后如实供述、退缴违法所得、赔偿并获谅解,可从轻处罚。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罚金三万元;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罚金二万元。违法所得追缴,作案工具没收。打击此类犯罪,对维护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权益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