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污水变“肥水” 乡村变美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污水变“肥水” 乡村变美丽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2/17 15:04: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以前,村里的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河沟里,夏天臭气熏天,现在有了这个污水处理系统,村里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了。”记者近日深入凤台县古店乡前刘村采访,村民李义永高兴地说。

地上造绿、地下治污,污水变“肥水”,乡村变美丽。近年来,古店乡深入推进农村改厕行动,户厕改造无害化厕所近4000户,涉及全乡13个村。同时,大力推广使用一体化浇筑式三格化粪池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旱厕臭气熏天、蝇虫乱飞的问题,而且粪液通过二次发酵后就近浇地浇园,二次发酵后的第一、二格粪渣经过吸污净化车干湿无害化处理后与畜禽粪污、秸秆等农村废弃物共同发酵,可作为养殖蚯蚓的饵料,粪污得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目前,凤台县运维企业与4家种粮大户、2家农业合作社密切合作,建立二次发酵池6座,二次发酵后的粪液作为生物肥料提供给种植单位,实现优质粮种植2000余亩,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化肥减量,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据介绍,仅每亩化肥减量降低成本约30元,每年每亩可增收220元,按2000亩计算,每年可增收44万元。

一个电话,不论是上门维修还是淘粪,随叫随到,48小时内就能处理好。凤台县建立完善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市场化运行机制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粪污掏了有去处”目标。目前,凤台县共建立改厕管护维修服务中心站5个,中转发酵储蓄池28个,吸粪设施设备9辆,配备专职或兼职管护人员161名,先后建立了宣传巡查机制、维修机制、清掏机制、资源化利用机制、季度积分考核机制和目标奖惩机制,确保改厕全过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管家祥)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