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淮河早报》报道,田家庵区洞山中学周边路段,由于车辆乱停乱放挤占道路、随意掉头,学生随意上下车,加之校门前空间不足等原因,导致交通拥堵,乱象时常上演。针对上述情况,市交警部门认真研究,充分运用道路交通工程学中的时空分离、拥堵转移的原理,在学校门前合理划分区域,设置护学通道、非机动车专用停车空间以及机动车禁止停放区,以完成学生交通流的有效疏散和转移。同时,对车辆乱停乱掉头,处以记3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在交管部门的积极治理下,洞山中学门前的交通乱象得到有效改观,令人心头一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尽管路边施划有禁止停车的黄色网格线区域及非机动车停放区,仍有一些家长不自觉,或将电动车直接停放在黄色网格线区域,或将电动车在非机动车停区内停得横七竖八,不按指示箭头规范停放等。交通乱象的造成,有环境、建筑、道路空间不足、设计管理不完善等客观原因,但也有交通参与者任性、不守规矩等主观原因。洞山中学门前路段的交通问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之前,的确有一些交通空间和管理上的“硬伤”,但经过交管部门的科学治理和努力,乱象已得到明显改观,这一点有目共睹,随之而来的却是行人意识上的“疲软”。明明划出了黄色网格线的车辆禁停区和有箭头指示方向的非机动车停放区,但却有部分市民就是“不按套路出牌”,非要乱停乱放,这样一来,交通乱象隐患依然存在。之前管理部门的努力有可能功亏一篑,而交通拥堵的烦恼也可能挥之又来……
交通安全与文明连着你我他,而交通有序靠大家。每一个人走出家门,都是交通参与者,不可能脱身事外亦无法视而不见。交通规则已经制定,你或许为一时方便偏不遵守,其结果只能是给他人添堵,给社会添堵。换位思考,如果别人这么做,妨碍了你的出行、令你烦恼丛生,你又会怎么想、如何做?
出行时,为了避免交通拥堵需要把心放宽,而维护交通秩序、清除交通乱象,更需要小处着眼、细节入手、不打折扣,如果一味在违禁区域和公共利益空间“见缝插针”和“贪小便宜”,到头来,不仅自己的“便宜”贪不着,还会破坏了公共秩序,侵害了公众利益,引发众怒,遭致惩罚。
建议交管、城管部门针对此类情况加强监管与惩处,也鼓励广大市民监督举报,将违规行为制止在萌芽中,让门前道路一通百通,不要横生“栓塞”,挑战文明,留下隐患。交通文明我维护,莫在人前矮三分。每位市民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文明出行,路通则心气顺,于你于我于大家皆是此理。莫要不守规,给社会添堵,然后再怨大家堵了自己,如此便陷入了恶性循环。(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