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冒用“爱心卡”寒了爱心透支诚信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冒用“爱心卡”寒了爱心透支诚信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0/16 7:07:5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公交爱心卡被频繁冒用,近两周时间内共收缴160张,并纳入违规人员名单,5年内不予补办——冒用“爱心卡”寒了爱心透支诚信

 
 
 

导读:经常乘坐公交车的市民会注意到,有一些乘客乘车刷卡会有“爱心卡”的语音提示。这所刷的“爱心卡”就是残疾人公交爱心卡,是我市针对残疾人群体推出的一项社会福利政策。持有“爱心卡”的残疾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车。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爱心卡”被冒用的现象却屡屡发生。近期,淮南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加大检查力度,在近两周的时间内收缴了160张被冒用的“爱心卡”。

一天收缴冒用“爱心卡”25张

为严厉打击冒用“爱心卡”等违规使用公交卡乘车的行为,近期,淮南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加大检查力度,在各公交调度站、公交线路上开展了稽查违规转借使用“爱心卡”的行动。

10月2日,在蔡家岗调度站内,有一名年轻女乘客乘坐5路公交车时使用了一张“爱心卡”,引起了公交公司稽查人员的注意。稽查人员发现该女乘客并无明显的残疾特征,且外貌比较年轻,因此上前对她的“爱心卡”进行了检查。稽查人员发现,该女乘客使用的是其父亲的“爱心卡”。

据淮南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安保稽查部部长陈武介绍,该公司此前在9月25日—10月7日开展的“公交卡违规使用专项查验”行动中,共没收了160张违规使用的“爱心卡”。其中,仅在10月2日当天,该公司在安成铺、蔡家岗、公园东门等调度站就收缴了冒用“爱心卡”25张。

被收缴后5年内不予补办

据统计,我市平均每天的“爱心卡”刷卡量近1万人次。在今年三季度,仅淮南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爱心卡”刷卡量就达86万人次。

陈武介绍,在日常生活中,转借、冒用“爱心卡”的现象较为突出,经常有热心市民也打电话反映,乘坐公交车时,常看见一些身体健全、不像残疾人的人却拿着“爱心卡”刷卡乘公交。

陈武介绍,有的持卡人将自己的“爱心卡”转借家人使用,尤其是在上班族集中的3路、6路、121路、122路等途经商超、医院的主干线路,情况比较严重。“现在‘爱心卡’比前几年增加了很多,有时候一个站可能有三四个人都刷的是‘爱心卡’。”3路公交车驾驶员刘师傅介绍说。

而《淮南市残疾人公交“爱心卡”申办、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爱心卡’是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专用卡,仅限本人使用,一人一卡,专人专用,严禁买卖、伪造、涂改、转借或冒用,违者一经发现,公交司乘人员和稽查人员有权予以收缴,并纳入违规人员名单,自收缴之日起五年内不予补办。”

市民可拨打热线电话举报

据了解,淮南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市社会公益性企业,长期对残疾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1.3米以下儿童及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实行乘车优惠政策,为承担政府公益性社会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武表示,违规刷“爱心卡”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政策规定,侵犯了正常持卡乘客的权益,扰乱了正常的乘车秩序,也使政府公共财政、公交公司经营发展负担加重。

“对于伪造、冒用、转借 ‘爱心卡’的违规行为,公司将继续加大查处力度。”陈武表示,通过各种方式查处违规使用“爱心卡”行为,只是一种监督手段,最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市民不要将“爱心卡” 转借给他人使用,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对于冒用“爱心卡”等违规行为,市民可拨打热线电话0554—6644148进行举报。

图一:公交公司收缴的违规使用的“爱心卡”摆满桌面

图二:公交稽查人员收缴的违规使用的“爱心卡”

图三:公交稽查人员对乘客使用的“爱心卡”进行检查(记者 张明星 通讯员 沈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