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见证40年大型征文 > 张宝:我做了一件“小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张宝:我做了一件“小事”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7 9:22: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那天是2014年7月4日,晚上7点半左右,我陆续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我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并荣幸地被习主席点赞了!听到这个消息,我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开玩笑吧,习大大认识我是谁啊?”当时,我以为朋友是在和我开玩笑。

“张宝,刚才电视上习主席说的那个捐献骨髓的人是你吗?”没想到,这时,一条手机短信又进来了,是另一个朋友发来的。此后的近10分钟里,我的手机竟然“应接不暇”。

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我打开了电脑。

下面这则新闻让我一辈子铭记在心——

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在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用中国志愿者张宝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的生动事例,强调中韩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友谊。习近平说:“中国骨髓捐献志愿者张宝与韩国患者配型成功后遭遇了车祸,但他不顾自己车祸后身体刚刚恢复,依然为韩国患者捐献了骨髓。这位中国志愿者说:‘人生祸福难料,人家现在大难临头了,帮点忙真不算什么。’”

真没想到被习主席表扬!看着网上的新闻,习主席点赞的话语,给了我内心最深的感动,似乎有几滴滚烫的液体顺着我的脸颊滴落而下……

2015年10月13日晚,“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当选为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成为淮南历史上第一位全国道德模范。

感动之余,我深深感到:我所经历的一切,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离不开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件小小的事情能够成为重大的外交事件,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开放的背景。2005年,一次献血中,我填写了一份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申请表,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08年5月,中华骨髓库给我打电话,说韩国一名中年男子患白血病,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但一直找不到配型成功的志愿者,经过对中华骨髓库几十万名志愿者留下的血液样本初步配型,终于找到了唯一配型成功者——那就是我。2010年1月14日,经历近5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分离采集,从我身体内采集出的12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装进了那个承载着一条鲜活生命的特别的小箱子。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人员郑重地将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交给了急切等候的韩国骨髓库工作人员,随后被输入到那位患者体内。因为这个小小的“善举”,也让我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2010年首例涉外捐献者、第一位给外国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安徽人。我时常想,如果不是因为改革开放,就不会有韩国患者到中华骨髓库配型,更不会有后来的捐献,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和那位韩国患者的一生。

一件小小的事情能够成为对外交往的名片,这本身就展现了我们开放的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5年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韩国首尔会见了韩国国务总理黄教安,并共同出席了首届中韩青年领导者论坛。论坛开始前,李克强总理和韩国国务总理接见了两国青年精英代表。那天,我幸运地与游泳运动员宁泽涛、围棋棋手常昊和著名歌手韩庚一起受到两国领导人的接见。总理亲切勉励我再接再厉,为中韩青年交流和中韩友谊搭建桥梁,作出更大贡献。那天,总理与我的交谈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但他的每一句话我都深深铭记在心,它将成为我人生中幸福的记忆,强大的动力。

我是一名80后,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我捐献造血干细胞本身就体现了爱无国界,对外开放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在准备捐献的2009年5月,我遭遇一场严重车祸。颅内积水、胸腔积水;手骨骨裂、胸骨骨裂、肋骨骨裂。当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重生。生命于我,在经历了生死以后,变得更加深刻,更加懂得珍惜。我在医院里住了近两个月。期间,我时常想起那个韩国患者——他一定和我一样渴望生命吧!“韩国患者病情危重!”2009年11月,我大病初愈,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我都准备好了,我可以立即为病人捐献!” 在北京,我在造血干细胞采集指定医院进行了捐献前的一系列的准备。由于距韩国患者路途遥远,我打了5天动员剂,而一般只要打3天。捐献那天,为了能顺利采集,我又比平时早起了两个小时,6点15分就赶到了医院。躺在床上我静静等候,不少人过来竖起大拇指,称赞我是英雄,可我想:“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是我该做的事,只要能救人,比什么都好。”

在爱与被爱中,我将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2000年,18岁的我考入武汉船舶技术学院。读大一时,一天外出游玩,看到路边有台流动献血车,便毫不犹豫献了400毫升血。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我,可以为生命加油!此后,我每隔半年就会去献血,每次都是400毫升。如今,我已义务献血18年,献血总量超过12000毫升。有这么一个数据:一名健康成年人全身的血液大约是4500毫升,也就是说,我献血量差不多是3位正常成年人的全部血量。我会继续下去。2004年,我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一个叫“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网站定期公布西部贫困学生的信息,我便通过网站长期资助青海、西藏等地的贫困学生,每学期将资助款800元到1500元不等打到资助学生的账户上。如今,我已累计资助了16个学生,我资助的孩子现在有的已上了大学。他们经常给我来信,有的喊我哥哥,有的称我叔叔,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与愿望说给我这个远方既熟悉又陌生的叔叔或哥哥。字里行间,孩子们那朴素的语言和纯真的感情,让我一次次感动。所以再忙,我都会认认真真地给孩子们回信。

我是一名志愿者,向广大市民普及和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遇到犹豫未决的捐献者,我会热情地鼓励他们,设身处地地提出中肯建议,用自己的故事给他们提供捐献参考。2014年8月,我在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组织成立了“张宝志愿服务队”。目前,我已动员60多位亲友成为志愿者,深入到学校、社区、乡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我是淮南市道德模范报告团的成员,在淮南市文明委的组织下,走进大学、中小学校、县区基层,和同学们、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奉献爱心的队伍中来。

种下善良,收获幸福。人生有付出就有期许,人生有奉献才更精彩。(张宝口述 谢苇整理)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