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坐落在高皇镇的安徽众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今年种植了150亩大棚蔬菜,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加强了蔬菜生产的科学管理,各类蔬菜长势良好。
目前公司蔬菜基地的工人们正在采摘薄皮辣椒、番茄、四季豆、吊瓜上市销售。据公司负责人李怀兵介绍:“根据市场价格计算,预计亩产值可达3万元左右。今冬明春,我们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以上,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近年来,在市区相继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以后,高皇镇加大了科技兴菜的扶持力度,积极协调帮助他们争取项目资金,继续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在技术上采取农技人员结对帮扶,大力引进名特优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推进了高皇镇蔬菜产业的发展,使全镇蔬菜生产上水平,上档次。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8万亩,保护地栽培1万亩,产量达10万吨,主要种植品种辣椒、西红柿、芹菜、西兰花、甘蓝、萝卜等30多个品种,萝卜、西红柿、辣椒等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每天上市蔬菜220吨,蔬菜产品除满足淮南市场外,还远销合肥、蚌埠等城市,年产值1.5亿元;蔬菜种植户达1万户,龙头企业6户,蔬菜种植合作社10家,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比同期全镇人均纯收入高出51%。
近年来,该区积极整合支农资金,加大投入,大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区组织90名农技人员,联系科技示范户900户,每月通过入户指导、田头服务、电话咨询、印发资料等方式,把新技术、新信息、新政策第一时间送到示范户手中。今年引进试种蔬菜、瓜果新品种150多个。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立富生态农业园、亚鹏盛农、泥河后湖生态农业园等32家百亩以上的农业精品园区,创建了一个国家级蔬菜生产标准园和2个省级蔬菜生产标准园。实现了食用菌产业有效转型。食用菌生产发展从过去的平菇、金针菇发展到现在的冬虫夏草等10个品种。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业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扶龙头”的产业链。目前全区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13.5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7.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8万亩,产量17.4万吨,产值5.62亿元。
(通讯员 潘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