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文旅赋能,老宅老街焕新彩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文旅赋能,老宅老街焕新彩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12 9:31: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1月10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八公山的竹林,映照在妙山村“青琅玕”民宿的青瓦白墙上。老板许过照例在院坝里摆开茶具,为住客冲泡本地特有的“欧里棘”野茶。茶香袅袅中,几位外地游客对着远山拍照,将这份静谧发到了社交平台。

“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破旧的老屋。”许过翻出手机里的老照片感慨。如今,这座改造一新的民宿节假日入住率超过90%,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村里的野茶、麻黄鸡等特产卖出了好价钱。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近年来,我市深挖传统文化与特色文化资源,以一个个“小切口”的微更新、微改造,盘活沉睡资源,让一批老宅、老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面貌,持续提升“楚风汉韵 山水淮南”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许过和这座老宅的“新生”,以及妙山村的蝶变,始于“两闲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政策的推动。八公山区立足资源禀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在妙山村流转闲置民房11户约3500平方米,先后投资700万元,建成了8个特色院落。

“我们保留青瓦土墙、木窗石院这些乡土肌理,同时配备现代化的设施,让传统与现代舒适地结合。”妙山村党支部书记贾全少介绍,民宿集群的兴起让这个昔日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到82.6万元。

游客来了,既要住得舒心,更要体验地道文化、带走乡土味道。在许过的民宿大厅里,包装精美的“欧里棘”野茶和散养麻黄鸡礼盒是游客的“心头好”。文旅融合的效益也惠及周边村庄。在闪冲村,一碗咸香的牛肉汤配烧饼,成为八公山区的饮食文化符号,吸引八方来客。该村今年的餐饮产业营业额预计突破300万元。文旅融合让“住民宿、品特产、游山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从乡村到城市,文旅融合的画笔同样在描绘老街区的新面貌。在田家庵区,“星光下的时光机:老街电影夜”活动让沉寂的淮河老街1952焕发新活力。街区秉持“修旧如旧”理念,精心修复老市政府、候船室、红旗照相馆等历史建筑,将梧桐树亮化工程、文创集市与活动巧妙融合,唤醒城市集体记忆。

大通区九龙岗镇则借热播剧《六姊妹》的东风,其取景地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这里是淮南市煤矿业的起点,一景一物都保留了‘原始风貌’。”大通区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紧抓影视IP机遇,通过场景营造、线路串联、全域联动等创新举措,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了文旅发展动能。

从工业记忆到城市新潮,从文化探源到山水览胜,我市正将无形的文化具象为沉浸式商业场景,形成一幅古今辉映的城市“双面绣”,为城市更新和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和市场需求牵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让文旅产业‘火起来’,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淮南的基层实践。”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