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淮南高新区,寒意渐浓,但位于立春大街与淮河大道交汇处的淮南市汽车综合服务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工人们正在楼宇内外进行外墙幕墙安装和室内装修作业。
近日,随着主体结构正式验收通过,这座被寄予厚望的“产业新引擎”项目,全面转入装饰装修与设备安装阶段,进入最后的收官冲刺。
“主体结构验收通过,意味着项目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们接下来将全力以赴推进后续工程,努力把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标杆工程。”项目施工方、中铁四局七分公司淮南区域经理部总工王浩望着颇具气势的研发综合楼,语气中满是自豪。作为项目建设的技术负责人,自去年底项目正式开工以来,他和团队便扎根施工现场,用创新技术支撑项目高质高效建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淮南市汽车综合服务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5645.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2681.66平方米,涵盖研发综合楼、查验实验楼等多个功能区域,以“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为核心定位,集公共服务、机动车检测认证、汽车产业研发创新等功能于一体。
走进项目施工现场,智慧化管理的印记随处可见。“我们引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沙盘模拟施工流程、隐患查找系统实时预警、质量样板AR展示等工具,让施工管理更精准高效。”王浩一边操作着手机上的管理APP,一边介绍道。针对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这一关键环节,团队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将每个标准层的施工时间控制在7天内,较传统施工方法效率提升近30%。
当前,淮南高新区正加速布局新能源专用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后市场服务,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高新区乃至淮南汽车产业的‘创新引擎’,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能提供从研发到检测的全链条服务。”淮南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的建成,不仅能填补本地汽车综合服务的空白,还能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力建设运行好淮南市汽车综合服务基地,将其打造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重要加速器,持续构建优良的产业创新生态,为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淮南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同志表示。
(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