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以“改”赋能 以“放”拓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以“改”赋能 以“放”拓局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20 9:25: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以“改”赋能 以“放”拓局
——淮南激发内生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要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加大吸引外资、稳定外资力度,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闯”为基调、“干”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核,以“融入长三角”为翼,以“稳定对外开放”为径,以“深化营商环境”为基,以实干担当汇聚发展动能,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的新画卷正在淮河两岸徐徐铺展。

以“改革创新”为核,激活内生动力“强引擎”

淮南深知,唯有依靠改革创新,才能破除“煤电支柱”的路径枷锁,为城市植入全新的基因。

中辉移动太空舱、和亿德有限空间机器人、有度微动积木、瑞佰拓蔬菜智能移栽机、劳士领新能源汽车配件、太蓝新能源、航天锂电动力电池、芯视佳黑科技眼镜——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淮南27家企业端上的“智造佳肴”,集中展示了我市制造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技术,不仅凭硬核实力圈粉无数,更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与淮南对接合作、发展共赢。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淮南改革开放动能持续释放的生动体现。

上半年数据显示,七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24.8亿元,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28%;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25.5亿元,同比增长3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80.5亿元,同比增长20.2%……这种集群化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也成为激活淮南转型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强引擎”。

我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攻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解决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稳扎稳打、大胆探索,在“首创性、差异性”上狠下功夫,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淮南经验,打造更多具有淮南烙印的改革品牌。

以“融入长三角”为翼,构筑协同发展“桥头堡”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淮南以“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的冲锋姿态,在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交响中,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转型突围”之路。

自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将上海市闵行区与安徽省淮南市列为结对合作对象以来,项目招引成果丰硕:2022年以来,全市共签约上海地区项目130个、总投资710亿元;开工61个、总投资227亿元;竣工投产42个、总投资196.8亿元。2024年,全市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超150个,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位居全省第二位……一系列详实的数据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信心。

在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自苏州引进的安徽利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4000平方米厂房内钢铝正“出锅”;在淮南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自浙江台州引进的安徽埃夫利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工厂内交联聚乙烯柔性管道正出炉;在田家庵经济开发区,自宁波引进的旭火5G光纤通信设备全链条制造生产线“马力全开”……企业遍地开花,产业串珠成链,业态聚沙成塔,淮南奋力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生动图景蔚为大观。

当患者邓先生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淮南医院(淮南市中医院),走进海派中医杨氏针灸传承工作站,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倪力强一番把脉问诊,不仅给他开具了中药药剂,还对生活习惯提出了建议。一头连着长三角顶尖的专家诊室,一头牵着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期盼。近年来,我市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开展战略合作,柔性引进范先群院士等一批上海名医;推进淮南中医院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淮南医院并实行同质化管理,复旦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等10家上海医院专家定期到淮南义诊,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提升满满的幸福感。

以“稳定对外开放”为径,打造国际合作“新窗口”

打造新高地,必须有更高的开放能级和更广的国际视野。淮南正以稳定而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4月21日下午,48辆重卡满载528个模块化房间从位于大通区的中辉科技产业园发车,驶向俄罗斯叶拉布加市。这是安徽中辉绿建集团公司向该市国际营地建设项目出口的首批产品,项目总需求达到7851套。今年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2亿元,同比增长12.6%,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4位,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8.93亿元,其中生产型企业21.31亿元,同比增长19.1%。

拓宽外资招引渠道。精准对接国际高端展会资源,积极参加海客圆桌会、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等活动,充分承接“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平台效应。上半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5家,同比增长25%。

打造项目落地磁场。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规划和政策环境,推动国有资产与外资深度融合。引导安徽州来控股集团等国企与香港中环绿建、华润电力等外资企业联合共建项目,累计到资8.36亿元。

构筑外资集聚高地。以开发园区为主阵地,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推进经开区举办海客圆桌会(日资企业专场)、中德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及医药专场路演对接等活动,推动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深化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上半年,开发园区实际利用外资2.68亿元,占全市外资来源的64%。

以“深化营商环境”为基,培厚投资创业“沃土”

营商环境是改革开放的“试金石”,更是区域竞争的“软实力”。我市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让“营商”变“赢商”。

淮南市靓车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苗金柱只用了短短20分钟的时间,就在市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一次性办结了“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他随即把证照二维码甩到公司群里,“兄弟们,下午就能上路!”“淮南速度”再次刷新办事效率。

目前,全市已办理“一件事”2120件,平均跑动次数减少93%、办理时限压缩72%、提交材料减少68%。“秒批秒办”的惊喜、“只跑一次”的便捷、“并联提速”的突破,都是改革“高效”的生动注脚。从“数据跑路”破壁,到“精准响应”解民忧,再到“绣花功夫”优细节,每一次效率提升都紧扣民生,每一项创新实践都饱含改革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淮南创新推出《惠企政策白皮书》,全面梳理收集我市企业培育、科技人才等六大类政策;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政策落地咨询服务全覆盖,这种“用户思维”的服务理念,正是新时代政府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远征。今日之淮南,在改革中攻坚克难,在开放中拥抱世界。一个动能更足、格局更大、环境更优、生活更美的淮南,正如一轮喷薄的朝阳,在淮河之畔冉冉升起。

(记者 周莹莹)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