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四军第二师召开全师政治工作会议,决定按照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在新四军十八团四连基础上组建淮西独立团。随即,十八团第四连开赴寿县,到寿东南地区开展组织整顿,恢复发展工作,进行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在寿县,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正规武装力量就此诞生,为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参加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四军淮西独立团活动范围北起淮河,南至吴山庙、合肥四十铺一带,东起水家湖,西至瓦埠湖畔,地形狭长,没有高山峻岭,只有平原沙丘,位置险要,像一根狭长的木楔,楔在津浦铁路上。按照党中央指示,根据地军民要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他们一方面有力反击敌人的扫荡、封锁,一方面发动群众大搞生产建设,多收粮食,多兴副业。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提高,军民衣食基本做到自给自足。一系列拥政爱民、拥军爱民的活动使人民群众在根据地真正当家作主、扬眉吐气。他们拥军拥政、锄奸支前、缴纳公粮、踊跃参军,出现了人民群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的可喜局面。一场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果决战斗为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谱写了曲曲高歌。
驻打石坑的日军经常到村子里扫荡,四连决定利用日军这个特性打个伏击战。有一天,据可靠消息,日军又要到河西的村子祸害百姓。四连当即决定晚上就开始蹲守,排兵布阵,守株待兔。翌日清晨,一场大雾弥漫大地。五六个日本兵带着50多个伪军向目的地行进。等敌军进入埋伏圈,新四军战士们立即猛烈射击,“包饺子”式歼灭敌人。日军惊惶失措,想趁着雾障逃回据点。经过激烈的战斗,此战共击毙日军4名,生俘1名,缴获日式轻机枪1挺、大盖枪5支、东洋刀4把,子弹500余发。
1944年元旦,淮西独立团正在驻地禹庙岗进行军、政、民联欢,突然接到报告,日军以众多兵力,兵分八路集结而来,试图对禹庙岗一带的军政机关实行铁壁合围。淮西独立团立即组织转移,一部分负责阻击敌人,以保证群众和部队机关安全撤离,一部分向西转移后插向敌人后背。全连坚持一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并分批进行突围。最终,部队机关和群众安全撤离,敌人死伤三四十人,独立团两名战士牺牲。
1944年8月,淮西独立团决定乘胜智取三和集,把任务交给了侦察班长王怀珍执行。王怀珍利用逢集日带领10余名战士化装成伪宪兵,以送菜为名混进伪据点。在敏捷强悍的武力攻击后,几十名伪军全部缴械投降。王怀珍被评为战斗英雄。
新四军淮西独立团在抗战期间诸如此类的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过许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不朽战勋,在寿县抗日斗争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记者 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