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夜袭九龙岗煤矿
——以少胜多提振抗日信心
1938年6月,日军占领淮南后,控制了九龙岗煤矿,以掠夺煤炭资源支持其侵华战争。日军派遣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驻矿区,加强对矿工的控制,并利用当地维持会维持秩序。
新四军第四支队特务营在淮南铁路北端的重镇北炉桥以东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其任务是向定远、凤阳、怀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切断敌人从淮南煤矿到津浦铁路重要城市蚌埠的水上交通。九龙岗煤矿作为日军重要的能源基地,自然成为新四军的打击目标。
1939年4月,新四军四支队特务营营长李世怀、政委李世焱通过地下情报网,得知九龙岗维持会内部存在爱国人士,包括保长维持会会长吴化育和一些矿工,他们对日军的暴行不满,愿意配合新四军行动。经过侦察,特务营掌握了煤矿的日军布防的基本情况,日军驻军不多,主要依赖伪军和矿警维持秩序。特务营通过伪维持会获得敌军巡逻时间、兵力分布等关键信息,并派便衣侦察员实地勘察地形。战斗部署分为阻击大矿敌军主力和突击小矿两部分,由营长指挥阻击部队,政委带队突击。
4月30日深夜,新四军特务营一支精干小分队在维持会会长和矿工的引导下,秘密接近矿区。维持会人员以“例行检查”为名,引开部分岗哨,并打开矿区侧门。新四军迅速潜入,首先制服矿警,切断通讯线路,防止日军求援。由于突袭行动迅速,新四军未与日军主力交火,迅速撤离,并带走部分缴获的日军文件或物资。整个行动干净利落,未造成新四军伤亡,且未惊动附近日军据点。
此次夜袭是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开展小型突击战的典型案例,体现了“群众支持+精准情报+快速行动”的游击战术特点。行动打击了日军对淮南煤矿的控制,鼓舞了敌后抗日士气,并展现了新四军在统战工作和敌后突袭方面的能力。此战削弱了日军淮河运煤通道的控制力,提振了敌后民众抗日信心。
新四军夜袭九龙岗事件展现了新四军在敌占区灵活运用统战策略,争取伪政权人员作为内应,结合群众支持形成情报网络。通过“假情报”迷惑日军,实现以少胜多。此战与同期淮南矿工投奔新四军等事件(如1943年大通矿百人起义)共同构成该地区抗日斗争的重要篇章。新四军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活动,为后续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淮南煤矿的统战工作积累了经验。
(记者 周莹莹)